四川全省有8000多萬人,是中國糧食產量和消費大省,糧食儲存量巨大。面對高溫高濕的自然條件,四川如何做到優糧優儲、綠色儲糧,不斷提升糧食品質和糧食儲備水平?
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離不開科技賦能。
四川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全國大力推進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建設以來,四川省通過構建省市縣三級數據互通的管理體系,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化資源,并基于四川省級政務云(華為云),統一部署了四川省政策性糧食購銷監管系統。
糧食購銷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環節。在傳統的糧食收購環節,農民需要奔波于各個糧庫之間,費時費力。如今,借助四川省政策性糧食購銷監管系統,農民通過預約電話、手機應用程序等方式,查詢收購價格和倉容狀態,實現賣糧少跑腿、少排隊、快售糧。此外,記者了解到,針對農民合作社交易量日益增多的特點,四川采取電子交易網上競價方式,加快售糧,提高了收購效率和公正性。目前,全省地方政府儲備糧網上交易率達95%以上。
如果說“收好糧”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石,那么糧食存儲就是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記者了解到,四川在全國率先大規模應用綠色低溫儲糧技術,著力提高糧食供給質量。
目前,四川已實現低溫儲糧管理全覆蓋,也是率先全面實現AI溫度管控的省份,全年平均糧溫能夠控制在18℃以下,通過低溫可以讓糧食長期處于“休眠”狀態,較好保持糧食新鮮度,這樣才能抗“陳化”,實現常儲常新,同時降低了能耗。
政策性糧庫是保供穩價的“定海神針”。四川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統一部署四川省政策性糧食購銷監管系統的同時,四川還配置了物聯網邊緣計算網關設備,實現了標準化流程與實時化監管的有機結合。這一創新舉措為現代化糧倉插上了“千里眼”和“透視眼”,信息化監管新模式使糧食安全更加可視化、可感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