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阿壩州金川縣俄熱鄉嘎斯都村,華電新能嘎斯都一期20萬千瓦光伏電站全容量投產。作為華電四川公司托底性幫扶金川縣的重點項目,該項目自開工以來全速推進,為助力金川縣擺脫欠發達地位注入強勁動能。
記者從省國資委托底性幫扶工作專班了解到,今年以來,省國資委組織78家國有企業加大投入力度,推動托底性幫扶工作落實見效。上半年,國有企業在全省39個欠發達縣域接續推進和新落地項目共計152個,總投資超1948億元,涉及清潔能源、礦產資源、文旅資源開發等業務。
聚焦產業幫扶
挖掘欠發達縣域發展潛力,推動資源優勢變發展優勢
“嘎斯都一期20萬千瓦光伏電站建成投產后,每年能帶來3.6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可滿足四川17萬余戶家庭的年用電需求。”該項目建設負責人楊波介紹,電站配置了磷酸鐵鋰電池集裝箱儲能系統,在2小時內可以完成充電或放電4萬千瓦時,將有力支持迎峰度夏電力保供,“項目對金川縣的振興發展也有重要推動作用,不僅在建設期納稅2680萬元,還支付了700余萬元勞務費。”
聚焦產業幫扶,充分挖掘欠發達縣域的發展潛力,推動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這是國有企業開展托底性幫扶工作的主攻方向。
上半年,幫扶企業與受扶縣域合力推進一批重點產業項目落地:華電四川公司、三峽集團四川分公司、川投集團等16家企業開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總投資超274.4億元;四川金控集團、中石油川慶鉆探公司、省能投集團等16家企業開展生態豬、黑青稞、艾草等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項目總投資超37.8億元;省建院公司、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四川文投集團等9家企業實施度假酒店、非遺產業等文旅項目,總投資超5.5億元。
前不久,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巴中縣域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100多家國企現場同巴中市以及有關縣(區)簽約項目65個,簽約金額超1170億元。“這么多家國企一起來巴中,還是第一次。”巴中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
國資國企正在巴中試點開展“矩陣式”幫扶,即在組織國有企業高質量推進結對幫扶的同時,深入挖掘國有企業背靠資源、上下游產業鏈、“朋友圈”,推動在受扶縣域投資項目落地、注冊企業落地、產業“鏈主”落地。地方根據資源稟賦提供能開發、能落地、可發展、較成熟的項目,省國資委充分發揮“中間人”作用,通過召開研討座談會、點對點收集反饋意見、協調幫扶企業等方式牽線搭橋,補充欠發達縣域產業發展薄弱環節的幫扶力量。
“簡單來講,就是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企業來做。”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事旅游的企業助力旅游業發展,從事基建的企業來修路,從事新能源的企業來發展水風光發電。
堅持目標導向
結合企業所長補短板弱項,助力盡快擺脫欠發達地位
近期,全省39個欠發達縣域擺脫欠發達地位發展水平評定指標體系正式確立,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項主要指標和7項支撐指標構成,給“擺脫欠發達地位”標定了門檻、指明了方向。在幫扶工作中,幫扶企業堅持目標導向,瞄準短板弱項,結合企業所長各盡所能。
消費幫扶對帶動脫貧人口等農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促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等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欠發達縣域的優質“土特產”,幫扶企業積極深化拓展銷售渠道。
在線上,省商投集團、省旅投集團和瀘州老窖等28家企業打造線上平臺,累計幫助受扶縣銷售特色產品7340萬元;在線下,省機場集團、四川博覽集團和成都交投集團等34家企業,通過展覽、專柜等方式宣傳推介特色產品,幫助銷售受扶縣特色產品超過3132萬元。
與此同時,著眼補齊欠發達縣域的基礎設施短板,中鐵八局集團、蜀道集團等7家企業開展高速公路、國省干線等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超11.4億元。6月27日,巴南高鐵正式通車,沿線多個欠發達縣域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邁入“高鐵時代”。
對國有金融企業來說,強化金融賦能也是重要幫扶手段。今年5月,四川首只托底性幫扶專項基金——甘洛產業振興投資基金在涼山州甘洛縣注冊設立,該基金一期規模1億元,存續期6年,重點投向甘洛縣域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性資源開發利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環節等項目。(記者 吳憂)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