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廳印發《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成效評估指標(試行)》(下稱《成效評估指標(試行)》),要求各地每年年底前組織有關縣(市、區)對當年的建設任務進行成效評估,評估結果報省委農辦、農業農村廳備案。
據介紹,年初印發的《四川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籌資方案》,明確提出對標全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未建成村和規劃建設任務,分類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每年從未建成村中支持建設2000個,2024年至2028年共支持建設1萬個。
為有效了解工作進度、掌握建設成效,《成效評估指標(試行)》設置生活宜居、發展宜業、治理有效、環境優美等一級指標。在此基礎上,針對平原地區、丘陵地區、山區以及民族地區等不同地理條件,設定符合各評估區域特性的具體二級指標,以體現評估標準的差異化與精準性。《成效評估指標(試行)》涉及的評估區域,包括成都市青白江區、德陽市旌陽區、綿陽市涪城區等22個縣(市、區)在內的平原地區;資陽市雁江區、自貢市自流井區、廣安市廣安區等70個縣(市、區)在內的丘陵地區;廣元市利州區、綿陽市平武縣、達州市萬源市等33個縣(市、區)在內的山區;綿陽市北川縣、樂山市峨邊縣、甘孜州康定市等51個縣(市)在內的民族地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尹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