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1日電 (吳平華 陳小平)1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社會組織代表、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以及行業精英走進四川實地考察、交流座談,直觀感受四川社會組織在社區服務、文化傳承、公益慈善等諸多領域的積極貢獻與發展活力。

作為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機關,近年來,四川省民政系統堅持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與底線思維,聚焦綜合管理、服務和協調,成功構建起涵蓋社會組織孵化、培育、發展、監管的全要素管理服務體系,在嚴格依法監管的同時,積極引導全省社會組織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穩步前行。如今,各類社會組織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眾多領域積極活躍,已然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力量。
著眼“立” 統籌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
高瞻遠矚,融入大局。積極推動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納入省委全會重點工作及重大改革任務范疇,全力爭取省委省政府領導調研指導,促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與國家和省級重大戰略,尤其是民政領域重大改革發展有機銜接,實現同頻共振。
規劃領航,引領發展。印發《四川省“十四五”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規劃》《全省社會組織賦能聚力三年行動計劃》,統籌實施黨建引領六大行動、“三函五書”制度,以科學規劃為社會組織發展指明方向。
健全機制,強化監管。推動建立由22個部門參與的“打非治亂”聯合工作機制以及41個單位參與的綜合監管協調機制,分行業分領域構建定期會商機制,加強與業務主管單位(黨建工作機構)的協同對接,大力強化信用監管與執法監督,確保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著眼“創” 全面優化社會組織政策環境
深入調研,制度創新。開展系列專題調研,形成以《四川省社會組織建設治理規范》和十部門關于進一步推動四川省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為引領,黨建、登記、年檢、審計、換屆、內部治理制度參考文本等10多個配套文件為抓手的政策制度體系,推動規范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
改革攻堅,探索路徑。系統謀劃推進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試點、行業協會商會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制度、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等4項改革,發布61項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改革任務清單,積極探索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實現路徑。
系統提升,優化管理。聯合業務主管單位、黨建工作機構分類研究政策措施,嚴格把好登記入口關,切實管好運行質量關。開展社區社會組織“找、建、用、統”專項行動,推動在街道(鄉鎮)成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等樞紐型、平臺型社會組織,全省登記、備案管理并積極發揮作用的社會組織達13萬余家。
著眼“治” 大力推動社會組織規范發展
監管從嚴,執法有力。印發《社會組織評比達標表彰活動負面清單》,開展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四清”專項行動,常態化推進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全省依法處置非法社會組織133個,省本級依法開展行政處罰253件,彰顯監管決心與力度。
措施務實,精準發力。注重分類施策、重點監管,建立“高中低”三檔風險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預案,形成動態調整的“三份名單”(“不參檢、不合格、基本合格名單”727個、“重點關注名單”150個、“專項治理名單”21個),提高監管精準性與有效性。
指導入微,規范治理。實施社會組織談話提醒制度,近千家社會組織接受談話提醒和換屆指導。推動社會組織建立健全19項內部管理制度,持續提升社會組織內部治理規范化水平,增強自身發展能力。
著眼“優” 持續增強社會組織服務保障
體系完備,支撐有力。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社會組織孵化培育體系,省級爭取資金近4000萬元,聯動地方財政支持近億元,初步實現省市縣三級孵化基地建設全覆蓋,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支撐。
隊伍精良,素質提升。每年舉辦登記管理執法監督培訓班,實施“頭雁計劃”“墩苗計劃”“大講堂”“秘書長實訓班”4大培訓工程,系統化促進社會組織從業人員高質量發展,打造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
服務優質,成效顯著。立足經濟發展、民政民生、基層治理,組織社會組織連續三年開展3大品牌公益活動,引導115家全國性、省級社會組織對口幫扶四川50個國、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使3500余萬特殊群體和低收入人員得到各類社會組織的關注和救助幫扶,切實發揮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的積極作用。
據悉,下一步,四川省民政廳將全面落實五部委文件精神和全國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議要求,全力以赴推動四川社會組織工作邁向新高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