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ms > 華西都市報

兒子給農村老家裝上監控:媽媽,我隨時都能看見您
2021年05月10日 09:45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5月9日,又是一個母親節。

  清晨6點過,在成都某居民院里,網友“藍云陽”洗漱之后,像往日一樣開始查看手機里的監控。視頻里,300多公里外的家鄉,73歲的老母親正慢悠悠地在院子里活動。

  “媽,這么早就起床了啊?!今天是母親節哦,祝您節日快樂!”“藍云陽”沖著視頻里的母親打招呼,母子倆通過監控視頻聊了好一陣。

  通過監控,母子實現云對話,“藍云陽”的母親已經適應一年了。每天,她都盼望著家里的監控響動一下。老人的聽覺非常靈敏,只要監控有一聲輕輕的響動,哪怕她正在廚房里煮飯,都會第一時間小跑過來,沖著監控探頭揮一揮手,喊一聲“兒子嘛”?

  因為,每一次響動,都是一次她和兒子之間的對話;每一次響動,都是她與兒子之間的親情交流;每一次響動,都能讓她傾吐對兒子的思念。

  不習慣城市生活

  母親進城沒幾天又返了鄉

  “藍云陽”的老家在廣元市蒼溪縣一個鄉村,那里山清水秀,遠離城市的喧囂。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他,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小時候,他就想成為一只雄鷹,飛離家鄉追逐夢想。父母都沒有上過一天學,也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頭,所以他們鐵了心,哪怕砸鍋賣鐵也要送兒子去上學。

  為了逐夢,“藍云陽”寒窗苦讀。考上初中后,他第一次離家,到鎮上的中學上學。從家里到中學,要翻過兩座高山,蹚過兩條河流,徒步兩個多小時。母親用背篼背著一個米袋子和一罐子咸菜,送他去求學。逢場天,他總會在不經意間抬頭時,瞟見教室窗外那個熟悉的身影,還有那笑瞇瞇望著他的表情。那是母親對他的凝視,也是母親對他的牽掛與期望。

  再后來,“藍云陽”越走越遠,念了高中,上了大學,進了省城,成了家,成為家鄉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結婚那年,接母親來省城生活,是他和妻子商量后共同的決定。

  然而,母親來一趟成都并不容易,因為她暈車。坐小轎車要暈,坐人力三輪車要暈,甚至坐電梯也要暈,用母親的話說,“坐一回車就像死了一回一樣”。

  在大都市生活,母親顯得很不適應。

  獨自下樓,出個門,再回頭,整個小區十幢樓房長得一模一樣,完全認不出家在哪里。想打電話,又不會使用手機。從清幽的鄉下到摩登的都市,母親像失去了方向的風箏,一直有種飄飄欲墜的感覺,還失去了安全感。

  “兒子,我要回去,只有鄉下才是我的天地!”才來幾天,母親并沒有如大家預想的那樣享到福,而是感到了巨大的不適,吵著要回去。或許,只有回到熟悉的鄉下,侍弄侍弄那些田土、和老朋友聊聊天擺擺東家長西家短,母親才能找回失去的魂。

  無奈之下,“藍云陽”只好把母親送回老家。

  在老家安個監控

  每天在手機里能看到父母

  2019年,“藍云陽”為了改善父母的居住條件,拆除了老家破舊的土坯房,建起了一幢兩層小洋樓。由于老家經常停電,為了讓父母晚上在院子里活動更安全,他安裝了太陽能,每天晚上,家里的院子被照得亮堂堂的。

  通過新聞,“藍云陽”得知了好多起“老人獨自在家,去世多日后才被發現”的故事。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他多了一絲憂慮。有天,他將自己的憂慮發在互聯網社交平臺。很快,好幾個網友告訴他,可以在老家裝一個監控,這樣就可以掌握父母的健康狀態及一舉一動了。

  2020年春節,“藍云陽”回家陪父母過年,順便在蒼溪縣石馬鎮移動營業廳申請了監控安裝業務。那個冬天,他在院子里還播撒了一大片格桑花種子。

  從那時起,每天,他都會刷刷手機里的監控視頻,看看父母什么時候起的床,在院子里又干了什么,哪個親戚去看望了父母,什么時候又來了陌生人,“藍云陽”都一清二楚。在監控里,他還看見了老兩口斗嘴。誰話說得太重了,他要“批評”這一方,“老來伴兒,老來伴兒,你們不要拌嘴嘛。”收稻子時,母親背得太重了,他也會提醒,“媽,活路慢慢做嘛!”

  想父母了,他就會沖著監控呼叫父母,并向他們求證“今天是不是誰誰誰來過”?起初,母親會感到特別神奇,一遍又一遍地追問他,你咋曉得哩?時間久了,老人才明白了原因。不過,對于兒子的詢問,母親每次都會詳詳細細對他擺起“今天哪個來了,說了什么事兒”……

  非洲豬瘟肆虐那年,好多鄰居養的豬都死了,唯獨他母親養的一頭300多斤的大肥豬幸免于難。殺了年豬,本應高興,但母親特別擔心豬肉被偷。于是,“藍云陽”把360度旋轉的監控對準存放豬肉的屋子,告訴母親:“媽,您放心,這個監控24小時都可以看得到。”這句話總算解了母親心頭的不安。

  監控是個好朋友

  聯絡了親情釋放了鄉愁

  監控,已經成為“藍云陽”和母親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

  母親特別在乎這個“寶貝”,每次停電再來電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啟一下電源。這樣,就不會錯過兒子和她的對話了。

  有時候工作太忙,“藍云陽”會拜托妻子查看監控或者與父母對話。只要監控有響動,母親就會小跑過來,給遠方的兒子打招呼“兒子嘛?”兒媳也會趁機逗母親:“不是兒子,是兒媳哦!您看嘛,您心中只有兒子。”

  通過裝在手機里的監控,“藍云陽”不僅感受到父母就在身邊,還聽見了家鄉的鳥叫、雞鳴、犬吠,看見了格桑花的綻放,仿佛隔著屏幕都聞到了家鄉的味道。他說:“感謝監控,它提高了我與父母對話的頻率,拉近了我與父母的感情,還讓我看見了兒時生活過的地方,滿足了思鄉之情”。

  安監控成為潮流

  一個村已有30多戶安裝

  如今在農村,為父母安裝監控的遠不止“藍云陽”一家。

  閬中市石灘鎮崇山觀村的一戶人家,在成都生活的兒子為父母安裝了監控,母親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兒子的關注之下,摔傷的那段時間行動時盡量避開探頭,以免讓兒子擔心。西南民族大學博士周勇軍也為三臺縣秋林鎮仁和村的父母安裝了監控,通過手機,他不僅掌握了父母的健康狀況,還可以察看親手種下的那片火龍果的長勢,看見家門口的風吹麥浪。

  閬中市石灘鎮崇山觀村村支部書記安兵說,據他觀察,從2017年起,村子里就有人為父母安裝監控。全村有187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按戶計算約90戶,其中75%的老年人與兒女分開居住。到今年,全村已有30多戶老年人家里安有監控。他記得,有一個村民的老母親有天晚上失眠,在床邊坐了很久。這個反常現象被遠方的女兒發現后,她通過攝像頭與母親聊天,慢慢地,母親平復了心情,進入了夢鄉。第二天,這位老人的女兒還給村干部打電話,請求多多上門去關心一下她的老母親。

  專家聲音

  雖然科技可遠程關懷

  但仍需常回家看看

  長期關注三農問題的西昌學院農業科學學院院長鄭傳剛說,隨著中國社會形態的變化,中國農村社會個人生存、生活與發展也出現多元化態勢,老一輩與新生代在空間上的隔離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遠游的子女為家鄉的父母安裝監控,實屬無奈之舉。

  鄭傳剛認為,雖然科技的進步可使親人遠距離互相關懷,在虛擬的環境里面對面交流,但還是建議每個人需權衡個人發展與維系家庭親情的關系,常回家看看,給父母多一些陪伴。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徐湘東 肖洋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一区 | 伊人久久综合狼伊人久久 | 亚洲精品首页在线播放 | 思思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