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華村的一家快剪店
對于價格便宜、方便快捷的“快剪”理發店的出現,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便宜沒好貨”,有人則認為“沒體驗過的人不知道其中的好”。
近日,記者走訪調查了解到,快剪行業已逐步開啟分化模式:有的店開了不久就閉店,有的又回歸傳統經營模式,另有一部分則越來越趨于專業化——很多是擁有專業管理模式的連鎖店,要求理發師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長的工作年限。
正是由于快剪店的專業化,以老年人占主體的市場早已改變,年輕顧客已成為客源主流。同時,越來越多的傳統美發店理發師涌入了快剪市場。
怎么賺錢?
這家店5年開了33家分店
與大型超市合作“借”人流
在成都高新區時代清風廣場沃爾瑪超市門口的眾發快剪店里,熟客等候剪發的時間為“零”。理發師用極其簡單的工具,不到10分鐘時間就剪出清爽的短發。這個速度是傳統美發店無法比擬的。
每天下班高峰期,是店里人流量最高的時候。早晨8點,店里2個理發師就開始忙碌起來,2個小時后,兩人已經為20來個上班族剪了頭發。
快剪會剪壞顧客的發型嗎?老板吳永清告訴記者,2016年1月,她在步步高三瓦窯店開了第一家快剪店,到現在已經開了33家分店,還沒有收到過大的投訴。
吳永清的快剪店是如何賺人流的?據她介紹,30多家分店大部分和大型超市有合作。借力大型超市的人流,這些快剪店被更多的人看到,生意自然就來了。
“每家店配備2到3位理發師。業績最好的時代清風店,忙的時候每天要剪200多個頭。”吳永清介紹,她的快剪店剪一次頭發收費10-15元不等,客流大,收入還算可觀。借此,吳永清積累了一筆又一筆開分店的資本。
行業趨勢
走向專業化、系統化
主打“又快又好”的老師傅
那么,只靠便宜的價格、超快的速度,以及不辦卡、不推銷的承諾,就能讓快剪走向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
受疫情影響,快剪店的營運出現了分化現象:有的店沒開多久就垮了,有的又回歸傳統經營模式,還有一部分趨于專業化。
位于成都金牛區蜀漢路東的歐尚超市門口,一家去年開業的快剪店如今已經倒閉。位于成都青羊區戰旗東路的一家10元快剪店,因為生意不好,前一陣子又回歸傳統經營模式,快剪一次價格從10元升為15元。
為什么會出現分化的情況?吳永清認為,這和快剪店越來越專業化的管理有很大關系。工商信息顯示,目前登記的快剪店的經營模式多為連鎖模式,已擁有一套自己的系統化、公司化的管理法則。
一些業績良好的快剪店對理發師要求也大大提高了,以往快剪常被人詬病的“便宜沒好貨”情形正在發生改變。據業內人員介紹,很多快剪店要求理發師擁有3年以上理發經驗。
“你可能覺得讓老師傅做快剪太屈才。但你要知道,如何剪得又快又好,是非常考驗技術的。”吳永清說道。
優勢何在?
7成顧客是年輕人
老資格理發師愿意加入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老年人多。不過慢慢的,年輕顧客成了主力軍,現在大約有7成是年輕人。”吳永清認為,快剪店之所以能吸引年輕人,一是因為不用花費很多時間排隊等待,二是免去了辦卡的流程,價格更便宜了,也少了理發師在耳邊不停地推銷。
吳永清把自己的快剪店能夠做強的奧秘歸結于專業化管理。一方面,理發師專業技能要求大大提升,“剪的頭發比傳統美發店還要好。”據吳永清介紹,來眾發的至少有7成是年輕人。由于女性顧客造型需求更高,快剪店男性顧客比女性顧客要多。
另一方面,企業管理愈發專業。吳永清的33家分店,不僅學習正規的企業管理法則,還定期開展員工培訓等相關活動。
說到快剪理發師專業技能的提升,很多人會感到詫異:為什么資深理發師愿意跳槽到快剪店?
成都青羊區光華村的一家10元快剪店的代理店長冷先生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冷先生原來是成都一家知名傳統美發店的燙染總監,在“老東家”的時候,他的工作幾乎被加班加點地推銷辦卡充斥著。另外,以前店里洗、剪、吹、燙、染門類很多,一個顧客做完發型常常要經過很多人、很多環節,其中復雜的同事關系讓他感覺十分疲憊。“在快剪店工作,身心都輕松了。”冷先生說。另一位擁有10年多工作經驗的快剪理發師表示,在傳統美發店加班開會到深夜11點,討論如何讓客人辦卡的那段日子是他的噩夢,這是他跳槽的最大原因。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實習生 郭文藝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