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9日電 高齡、高熱、呼吸困難、心力衰竭、高血糖……這樣的情況,如何挺過新冠病毒感染的重擊?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的老年醫學科,醫護人員用11天努力,為這道難題給出了最佳解答。
九旬老人陽后血氧降至87% 醫護緊急救治

2022年12月30日,在進入新年的最后一天,許婆婆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市五醫院急診科就診。在此之前,她已經呼吸困難伴咳嗽咳痰了4天,高燒不退、吃不下飯。經過急診科醫生診斷,許婆婆病情較重,將她轉到了老年醫學科。
“剛住進病房的時候,老人精神萎靡,面色潮紅,狀態很不好。”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娟說,許婆婆接受了檢查,結果令人揪心:新冠病毒感染、心衰、體溫超過39℃、血氧飽和度87%、肺部感染面積達40%—50%,就是我們大家聽說過的所謂“白肺”……據李娟介紹,一般來說,健康人群的指脈氧正常值范圍是95%—100%,臨床以低于93%作為低氧血癥判斷,數值越低,機體缺氧的癥狀就越嚴重。經過綜合診斷,許婆婆是病毒性肺炎合并細菌性肺炎,同時伴有心衰,高血糖。高齡以及基礎疾病史,都為即將開展的治療增加難度。
老年醫學科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年齡基本在80歲以上,大多患有多種基礎疾病,患者往往起病急、進展快,容易誘發多臟器功能衰竭。因此,根據個體不同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才能有的放矢進行針對性治療。
九旬老人感染新冠病毒,身體必定會遭受不小的沖擊;而對于老年醫學科醫護團隊來說,治療過程也要經歷不小的挑戰:如何更好地照料高齡患者?治療要分幾步走?針對許婆婆的病情,老年醫學科團隊集中討論后,為其制定了周密的治療和護理計劃。
據李娟介紹,在感染后的3-5天,病情進展快,容易發展成危重癥。在許婆婆的治療上,抗感染、抗病毒、糾正心衰、降血糖要同時進行,盡力阻止肺部炎癥繼續進展成危重癥。在治療的過程中,由于她的肝腎功能不好,對藥物使用要特別關注,避免藥物相互作用產生不良反應。
在治療過程中,由于許婆婆是病毒性肺炎,檢查發現她的D二聚體上升到2.07mg/L,而正常值一般是小于0.5 mg/L,相當于超出了正常值的3倍,這意味著許婆婆體內的臟器血管內,極易形成微小血栓,嚴重的后果會導致患者出現下肢血管栓塞、肺栓塞、腦栓塞等危險情況,必須立即采取抗凝措施預防,可是使用這類抗凝藥物,治療過程中又有出血風險。
經過綜合考慮以及征求家屬意見,最后還是決定為許婆婆使用抗凝藥物。在用藥之后,家屬需要及時關注許婆婆是否有出血情況,身上是否有瘀斑、瘀點及血便;醫護人員及時做好相關檢查,防止形成微小血栓。幸運的是,許婆婆順利過了這一關。經過5天的前期治療,許婆婆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肺部的感染沒有再進展。在后續的治療中,治療重點落在改善營養狀態,提升免疫力。因此,科室請醫院專業營養師為許婆婆評估營養狀態,制定個性化的營養方案。
俗話說“三分醫療,七分護理”,許婆婆的護理方案在治療過程中也尤為重要。高齡重癥患者,患者無法配合進行俯臥位通氣體位,但長時間的平躺既不好排痰,又會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醫護人員指導如何呼吸,如何翻身,如何排痰,幫助許婆婆的快速恢復。
經過醫護人員11天的精心治療,許婆婆呼吸困難癥狀明顯緩解,氧飽和度升高了到了95%-96%,達到正常值,發燒、咳嗽癥狀明顯緩解,復查CT結果顯示肺部炎癥較之前好轉。與此同時,她的精神狀態變好了,食欲也在逐步恢復。1月11日,她順利出院了。出院當天,開心的許婆婆在家人的陪同下,給幫助她的醫護人員送上了錦旗。
高齡重癥患者救治難在哪兒?

據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醫務科副科長張波介紹,“新十條”以來,醫院新收新冠感染患者3000多人。在這些患者中,危重癥占比40%以上,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比68.9%,平均住院9-11天。
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病,還有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累及肺部的基礎疾病,本身肺功能就不好,感染新冠后更是雪上加霜。
老年新冠患者的救治有道道關卡,據張波介紹,老年患者本身就存在的合并癥特別多,例如慢阻肺,本身肺功能都不好,再加上感染,更容易出現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基礎疾病特別多。據統計,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50%以上的老年患者有內科基礎疾病。“基礎疾病多的高齡患者,一旦某個基礎疾病出現惡化,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多種基礎疾病都往惡化方向發展,那么病情就會非常兇險。”張波說,例如肺部感染,容易加重功能不全,心臟功能不全又導致肺水腫,就更不容易控制肺部的感染。
而且老年人本來就用藥很多,感染新冠后要使用抗病毒藥,但很多藥之間有使用禁忌,需要謹慎用藥。例如在做抗病毒治療時,如果是合并肝腎功能不好的病人,就需要考慮抗病毒的藥,患者能不能承受。如果說用藥控制了病毒,但又可能導致加重患者的肝腎功能不全。
對于上面那些治療難題,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逐個擊破。據張波介紹,醫院建立了院級MDT,包含了心血管、腎臟病、呼吸病、消化等方面的專家。針對危重癥老年患者,會進行多學科會診,制定最優治療方案;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會優先處理最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問題,還有就是精準判斷,比如像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定時監測患者的肝腎功能水平,為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在用藥上,會和臨床藥師一起討論,找到一個用藥平衡點,比如通過減量或者減頻次的方法,讓患者的肝腎功能夠承受,又可以起到一定的抗病毒的作用。
全院一盤棋 全力保障新冠患者救治
據張波介紹,在第一波疫情高峰到來之前,根據省市衛健委的要求,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就積極做好了準備工作。
病床不夠,加!醫院將日間手術病區的30多個床位,全部作為重癥救治區。同時,把專科ICU的60多個床位轉化為綜合ICU。醫院還緊急開辟了4個應急病區,共398個應急床位,主要收治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
醫療器材不夠,買!針對肺部感染患者,緊急采購了兩批呼吸支持設備,例如呼吸機、心電監護儀、指脈氧以及精密的治療室儀器。
人員不夠,補!早在2022年的12月初,醫院就開始培訓重癥的醫護人員,醫生分批次培訓了60多人,護理培訓了100多人,教會大家重癥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為后期的疫情高峰做了人員準備。
床位緊張、醫療資源緊張、醫護人員緊張,如何才能保證全院的資源得到有效協調?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醫務科實行了夜查房制度,每天晚上會定時到各個院區進行查房,以做好統籌物資資源。
除了保障物資和人員,醫院的診療流程也進行了優化。醫院的急診科作為患者收治的前線,專門成立了院前救治組,在120出診途中就能參與救治,以提高效率。在急診科,注重分診分區,危重患者在EICU,普通患者在緩沖區域,而介于危重和普通之間的患者,在搶救區域,分診分類更細,保證診療效果。對于80歲以上的患者,優先收治。同時,搶救室、監護室盡可能地就地擴容,保證絕大多數需要搶救的患者能夠得到快速有效地救治,盡量把急診每天新增的需住院患者,當天收入相應的專科病房或ICU,加快急診綠色通道暢通。
醫院還將內科和外科之間的醫生調配,打亂之后重新編組。通過協調,外科科室收治新冠患者,并讓外科醫生在內科醫生指導下對這部分病人進行治療。
“從急診從科室的布局,科室的功能到全體醫護人員,醫院堅持全院一盤棋,打破內外科界限、優化診療流程,混編全院床位,通過相應規劃和預案,為患者的及時收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張波說。
“院內+院外”提供優質三甲醫院護理
在老年新冠患者的住院治療過程中,醫療、護理都非常重要。“部分老年新冠患者需要俯臥位通氣,這也對醫護團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晏殊說,這需要醫護人員幫助患者先從仰臥位到俯臥位,翻身之后,還要處理好各種管道,整個過程需要多名密切配合的醫護人員7-8分鐘才能完成,翻身之后,還需要定期檢查管道、檢查身體各部位受壓情況,這些都會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因此,醫院充實了重癥救治病區的醫護團隊,取得了明顯效果,“對于老年人肺功能治療恢復有較好的改善。”晏殊說。
除了做好院內護理,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從2022年初就將“多元化老年患者院外延續護理”納入了年度院長工程,逐步開展。特別是在大力探索智能穿戴設備等信息化手段,在老年延續護理當中的應用實踐,希望能盡快打破大型三甲醫院和延續護理、居家養老之間的壁壘。
據晏殊介紹,隨著這一波危急重癥患者診治高峰慢慢穩定,醫院在春節前的診療壓力可能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春節期間本來就是冬季老年呼吸專科疾病收治的一個高峰期,醫院也做好了人員、物資等方面的充分準備,遇到特殊情況可以全院統籌調度協調,保證春節期間的危重癥患者救治與醫療護理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