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作為一種自帶清香的天然材料容器,廣受“美食發明家”們的青睞:竹筒飯、竹筒雞、吊燒竹筒湯、竹香大排……在網上一搜“竹筒美食”,只有想不到,沒有竹筒不能裝的。近年來,新興飲品——奶茶也加入到“竹筒美食”行列,還掀起了一陣“竹筒奶茶熱”,竹筒配上奶茶、奶油、地標貼紙、小裝飾,就成了全國多個城市景區的打卡人氣道具。
“竹筒奶茶喝完你們都是怎么處理的”“30元竹筒奶茶是智商稅嗎”等相關話題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網友們紛紛分享體驗和觀點,不難看出,有不少“潮人”都已經體驗了竹筒奶茶。
但和其他網紅產品話題下眾多“躍躍欲試”的評論不同,在有關竹筒奶茶的熱議中,大家更關心的似乎是竹筒作為奶茶容器的安全性。隨之而來的“竹筒清洗隨意”“筒內發霉”等負面消息曝光,更是讓竹筒奶茶步入了“黑紅”的行列。
竹筒發霉不是罕見現象
“竹筒發霉不是罕見現象。”日前,記者在調查線上竹筒網店后,請教了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系主任劉愛平副教授和中國營養學會注冊營養師顏曉東,得到了這樣的答案。
瀏覽多家售賣竹筒的網店評論,都能看到有消費者反映竹筒剛剛收到、在家沒放多久就發霉了。據劉愛平介紹,霉菌適宜在溫暖潮濕的環境生長,只要條件適宜,任何季節竹筒都可能出現發霉現象。生活中的木制和竹制食品容器相對更容易發霉。
對此,顏曉東表示,用來直接裝奶茶的竹筒一般不會是很干燥的竹筒,因為竹筒干燥容易裂開,而有一定含水量的竹筒如果儲存不當或儲存時間過長就容易滋生細菌或霉菌。
發霉竹筒或含致癌物質
“竹筒裝在箱子里都發霉了,而且水也不是流動的,特別臟。”竹筒奶茶話題火起來后,很快就迎來了“反轉”,不僅被曝出景點奶茶店員工疑似清洗霉變竹筒的視頻,還有網友發文稱買的竹筒奶茶底部長霉斑,商家卻回復說那不是霉斑,竹子砍下來就有雜質,是正常的。
劉愛平認為,如果竹筒發霉最好不要食用里面的奶茶,而竹筒底部的黑斑是否為雜質,需要根據實物圖判斷。竹筒發霉后,也不建議清洗后繼續用來裝奶茶,“除非能徹底清洗掉霉斑。”因為霉菌侵染能力強,它們的菌絲和繁殖器官孢子有可能在竹筒里“扎根”較深,肉眼不可見,也就難以徹底清洗干凈,很容易再次發霉。
竹筒常見的發霉霉菌有青霉、曲霉、毛霉、黑根霉、鐮刀菌以及粉紅單端孢霉,其中前5類霉菌可能影響到食用或接觸者的健康,有些危害大的霉菌菌株,如黃曲霉,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
資料顯示,黃曲霉毒素是一種肝毒素,對動物有極強的毒性和高度的致癌性。“誤用了發霉的竹筒一般情況下不會立即導致身體不適,少數情況下可能引起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癥狀。但長期使用,可能由于真菌毒素等污染造成對肝臟等臟器的實質性損傷。”劉愛平提醒道。
不過他也提到,菌株是否產毒、產毒的多少也與菌株特性和環境有關。其實一般較少說“霉菌中毒”,多稱為“霉菌污染”,有些霉菌是屬于腐敗微生物,真正產生毒素的是少數。清洗很大程度上能避免霉菌污染。鮮竹經過清洗,安全隱患主要是化學性的,如噴灑過農藥后的殘留或者水污染、土壤污染物在竹子中的富集。
如何避食發霉竹筒奶茶?
在竹筒奶茶的相關話題下,有網友無奈地稱:“一路上你不想喝都不行……”那么,如果一定想嘗試竹筒奶茶,有什么方法能幫大家盡量避開霉變竹筒呢?
劉愛平表示,這主要靠商家按照基本衛生規范保證竹筒的安全衛生,“由于竹筒中裝入奶茶后無法觀察到是否有霉菌污染,消費者可先行選擇外觀無異的竹筒。”
據悉,我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竹木材料及制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都已對竹筒作為直接接觸食品的包裝給出了相關要求。
比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竹木材料及制品》就提到:“預期與食品直接接觸,且不經過消毒或清洗直接使用的竹木材料及制品的微生物應符合GB14934的規定。”
此外,消費者也可根據購買地判斷竹筒受污染風險的大小,“如果你所在地是一個盛產竹子的地方,竹制品的原料可能很快就能送到商家手上,因為運輸周期短,相對來講出問題的概率就要小一點。”顏曉東說。(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