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4日電 (何小米)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家門口的“關鍵小事”,也是城市發展中的“民生大事”。自2020年什邡市方亭街道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后,截至目前,共改造老舊小區61個,受益居民3706戶。

迎著冬日暖陽,方亭街道銀杏社區白果小區不少居民都在小區里遛彎。改造后的白果小區,車輛停放有序,花壇內的綠植枝繁葉茂,以前凹凸不平的水泥路也變成了平整寬敞的柏油路。“小區變美了,人的心情也跟著好了。”居民戴從芬感慨道。
在白果小區的另一角,新增的臂力訓練器、扭腰器、步行器等健身器材一字排開,居民李大爺正在鍛煉。“新添的健身器材用著非常好,每天鍛煉身體,出出汗,特別好。”
距離銀杏社區白果小區幾公里遠的通站東路科新苑小區,這段時間正忙于改造。管道施工、電梯安裝、道路翻新……一項又一項大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小區施工,對于居民而言,難免造成不便,但年過七旬的劉秀鳳老人卻無比支持改造工作。“電梯安裝好以后,再也不用爬樓梯了,想想都開心。”劉秀鳳說。
老舊小區要建好、改好,更要管好。什邡市方亭街道積極引導改造后的老舊小區成立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或業主自治小組,共同參與老舊小區的管理維護,并推進物業長效管理,提升物業綜合服務水平,解決小區改造后的維護和管理難題。

改造后的什化小區,成立了業委會,實行自治管理,同時提供基本的物業管理服務。在什化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相關細則已經上墻,保安詳細登記人員及車輛出入小區信息,路面寬敞整潔,車輛有序停放,墻面粉刷一新,小區從無物業狀態轉入有序管理。
什化小區還通過黨建引領,建立了黨支部,小區現有黨員32名,積極參與著小區的各項事務;社區還有一支“贏心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分布在小區的各個樓棟,共同參與小區的各項治理工作,實現了小區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
“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這一契機,以服務功能的多元化植入,形成以居民需求為主體,政府、物業公司、群眾團體、社會力量等參與的共投、共建、共管、共享新格局。”方亭街道基層治理服務中心主任曾旭陽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