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6日電 截至目前,共檢查大型企業3家、中小企業120家,抽查各類特種設備5190臺套,發現事故隱患2730項,所有隱患均已實現閉環整改、動態清零……這是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四川省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協會(下稱省特安協會)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專家巡診巡查工作交出的階段性成績單。

“截至去年底,全區共有特種設備使用單位224家,涉及特種設備數量13641臺套,特種設備總量居全市第一位。其中84%設備分布在轄區9家重點危化品企業中,其余16%設備分布在轄區其他中小型企業。”據五通橋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對數量多、種類多、重點多、保障任務重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現狀,該局以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為主線,一手抓安全監管,一手抓服務發展,積極引入省特安協會作為第三方技術力量,從2022年至2024年,以三年為周期,分期分步實現對全區在用和新增特種設備開展全覆蓋巡診巡查服務,切實為高質量建設“綠色大硅谷、美麗小西湖、幸福五通橋”筑牢特種設備安全防線。
在此輪巡診巡查中,五通橋區市場監管局聯合省特安協會以“第三方機構+行業專家+監管部門”三位一體的風險排查和隱患治理新模式為支撐,深入全區重點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及一般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開展全面安全“體檢”。通過上門問診、現場開方,重點檢查使用單位特種設備運行狀況、安全附件及儀器儀表等狀況、各類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執行情況、應急救援制度建立及演練情況、安全風險辨識及隱患排查治理等情況,進一步查找風險隱患,肅清死角盲區。此次行動共出動行業專家及技術人員372人次,監管人員124人次,檢查重點特種設備使用單位3家,涉及特種設備4360臺套,共發現事故隱患575項;檢查一般特種設備使用單位120家,涉及特種設備830臺套,共發現事故隱患2155項。對限期整改企業實行清單整改、掛圖作戰、跟蹤問效,整改完畢后由省特安協會進行“回頭看”,經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實現隱患排查、登記、整治、監督、銷號全過程記錄和閉環式管理。目前,所有隱患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完成率達100%。
同時,該局以落實特種設備安全主體責任“兩個規定”為抓手,突出主動管理、關口前移,指導企業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清單制管理、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提檔升級,實現特種設備“分區域、分級別、網格化”監管,做到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處置”。推動特種設備安全“智慧監管”,指導企業在四川省特種設備智慧監管平臺注冊單位賬號并公示相關信息,督促企業配齊安全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和安全員,將責任細化分解到具體崗位和具體人員,指導企業按照職責清單開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把壓力傳導到神經末梢,推動形成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安全責任落實機制。截至目前,五通橋區在四川省特種設備智慧監管平臺已完成注冊使用單位224家,人員、設備信息公示率達100%。
此外,為增強全民安全意識,提升公眾安全素養,提高廣大市民及企業員工對特種設備安全的知曉度和參與度,該局還聯合省特安協會深入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進學校、進商超、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等“五進”宣傳活動。
據了解,該局還每年定期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專題培訓及應急救援演練,普及安全法規,講解應急知識,剖析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讓“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在全區蔚然成風;將培訓課堂“搬進”企業一線,詳細講解特種設備基礎知識及作業安全基礎知識,現場指出特種設備作業時的安全風險點和操作關鍵點,通過體驗式、沉浸式教學,進一步提升參訓單位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應急救援水平,確保問題在一線發現、隱患在一線消除,牢牢守住安全生產“第一道關口”。截至目前,已開展宣傳活動4次、專題培訓4場,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覆蓋社會公眾、企業員工500余人。
五通橋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總牽引,不斷強化安全巡診、標準提升、智慧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工作,持續推進“專家巡診+專業監管”模式提質增效,變被動“遇見”風險為主動“預見”化解,用“長牙齒”的硬措施守護特種設備安全,努力推動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