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9日電 (吳平華 曹禮芹)近日,#原來回村種地真的能有轉機#話題沖上微博熱搜,返鄉創業之風再次盛行。當前,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很多人選擇回歸田園、融入鄉村,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鄉村振興、闡釋理想生活,簡陽市三合鎮的李勇就是其中的一位。

“天府(那個)牧羊人,挑戰(那個)風和浪,輻射大南北!拓展新北疆!南北(那個)都夸,大(呀嘛)大耳羊……”近日,在簡陽市三合鎮利木村5組的簡陽市沐風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只只歌詞中的簡州大耳羊在整潔寬敞的圈舍里向陽生長,場面甚是壯觀。2015年李勇就是被這場面震撼到,他不顧家人反對,和妻子放棄了城里穩定的工作回到了三合鎮開始養羊,成立了簡陽市沐風養殖合作社,致力于簡州大耳羊、努比亞黑山羊的保種、繁育。

李勇2013年畢業于重慶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后從事有機果蔬、畜禽的生產及銷售工作。李勇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是在簡陽農村長大的,2015年經過考察,看好簡州大耳羊的發展,也想為家鄉做點貢獻,所以就回來了。
然而,“羊倌”不是那么好干的,由于缺少經驗、不懂技術等原因,辛苦一年下來,養羊的利潤只夠勉強維持開支。起步受挫,但李勇并沒有氣餒,他深知自己的技術短板,主動請教畜牧專家、參加技術培訓,抓住各種機會學習養殖技術。經過幾年堅持不懈地精心選育和苦心經營,合作社的規模越做越大,慕名前來買羊的人也越來越多。從2015年開始的二三十只羊到現在的八棟羊舍兩千多只羊,這些優質的種羊及肉羊銷往廣西、貴州、云南、湖南、福建等地,一年的收益在七八百萬元。目前,簡陽市沐風養殖專業合作社羊只存欄量在簡陽市位列第三,年出欄量位列前三。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從2022年開始,在三合鎮黨委政府的指引下,村集體與李勇合作探索“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代養”模式。針對有飼養條件但缺乏資金的意向養殖戶,由村集體經濟出面從合作社借得母羊種苗,再免費發放給養殖戶飼養。村集體經濟負責宣傳、組織、擔保及養殖期間的管理、監督工作。合作社保障羊苗成活率,并提供全程養殖技術跟蹤指導,免費配種,免費防疫,羊羔斷奶統一高于市場價格回收。對于自有繁殖母羊,且有意愿加入的養殖戶,合作社一視同仁,同等享受免費配種、技術指導、統一回收的服務,逐步改良其品種,提升養殖技術。由代養產生的利潤,村集體經濟分得20%。2023年起,在原有基礎上,三合鎮黨委政府對該模式進行全域推進,由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村集體發動,群眾參與,作為鄉村振興的一條新思路。目前合作的農戶已有80多戶,每年收購社員及周邊養殖戶的羊羔1500多只,金額100多萬元。
從放棄城里優越的生活回到鄉村,到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李勇先后榮獲“優秀職業經理人”“四川省農業致富帶頭人”“簡陽農匠”等稱號。目前,他打造的“沐風大耳羊”“楊小妹的農場生活”抖音、快手號,通過訂單認養、線上銷售指導等模式,實現合作社肉羊自產自銷,粉絲量突破20萬,帶動創業116人。通過沐風合作社示范效應作用,三合鎮著力構建兩支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聯合轄區內“三只羊”“麟叔叔的院子”等6個90后專合社(家庭農場)負責人成立鎮域鄉村振興人才聯盟“領跑團”,回引“新農人”15名,培育原住民20名,納入村(社區)后備力量12名,讓“新農人”變“興農人”,將“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變為現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