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9日電 (宋瑩盈)“系統都錄入了,過來刷個臉卡就行了哈。”日前,在天府新區視高街道鋼鐵鄰里中心的助老餐廳里,隨著午餐菜品的端出,老人們陸陸續續來到餐廳,走到智能人臉識別系統前,“叮——”一聲,老人們的姓名,年齡,應付多少餐費等信息一目了然顯示出來。

“再不用帶身份證、餐卡,或者手寫登記了,非常方便我們老年人。”居民李華龍坦言,老年人出門帶身份證等證件,稍不注意就會弄丟,自從有了智能人臉識別系統,他更愿意到助老餐廳就餐了。
“這是新區打造智能助老餐廳的一個生動實踐。”該助老餐廳負責人陳洪虎介紹,該助老餐廳于去年12月開始運行,營業以來,累計用餐超過4600人次,其中老年人2200余人次。為了方便老人就餐,簡化流程,助老餐廳引進了智能人臉識別系統,老人們拿身份證到助老餐廳進行登記,后臺錄入信息后,老人們就餐就可以刷“臉卡”了。人臉識別系統的使用,在方便老年人用餐的同時,也有助于精準兌現助餐補貼。
不僅如此,當天的菜品也是非常豐盛,番茄炒蛋、火腿燒土豆、熗白菜、紅燒茄子、回鍋肉……老人們可自主選擇自己愛吃的。“我們根據季節變化上新時令食材,科學制定食譜并定期更新,滿足老年群體多元化的餐飲需求,保證他們吃得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陳洪虎表示。
助老餐廳進門處,一個醒目的牌子上顯示,周邊60歲以上居民可享受惠民餐,用餐標準分為5元一葷一素一湯、6元兩葷一素一湯兩種。
“目前,很多助老餐廳面臨持續經營困境,我們也在不斷增加自己的造血能力,讓老人們這樣的幸福感更持久。”陳洪虎坦言,助老餐廳在聘請廚師,購買新鮮食材等方面,開支不低,光靠政府的補貼難以長期維計,目前,該助老餐廳還拓展了經營范圍,向一些沒有開辦食堂的企業、單位配餐送餐。
鋼鐵鄰里中心助老餐廳,是眉山天府新區近年來持續推進助老餐廳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新區還將建設中央廚房1個,助老餐廳3個,配送點3個,構建起“中央廚房+助餐點+配送點”三級服務網絡,其中中央廚房具備制餐、配餐、分餐、就餐、送餐等功能,在滿足本社區老人就餐的同時,向一些無力聘請廚師的助餐點配送,既節省開支,也縮短了老人們的就餐距離。同時,新區還將積極探索“慈善+助餐”“物業+助餐”等多舉措的方式,構建眉山天府新區特色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