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ms > 中新網四川

敘永:古法制作油黃傘 傳承民族“DNA”
2024年10月21日 13:2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1日電 (鄒立洋 鄭云霞 羅悅)在發展加速度的當代社會,有一種慢節奏的古老手工藝正悄然復蘇,它就是手工油黃傘。赤水河畔的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石廂子彝族鄉堰塘村,“90后”返鄉青年張祥剛堅守祖輩傳下來的手藝,致力于古法制作手工油黃傘。

古法制作油黃傘。敘永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古法制作油黃傘。敘永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經過選竹材、做傘骨、穿傘架、網傘邊、刷桐油等大大小小100多道繁雜的工序,這份家族技藝早已融入張祥剛的血液和骨髓。

  張家有制作手工油黃傘的傳統,距今已是四代傳承,走過了140多年。起初,張祥剛的曾祖父是制作油布傘的,以水竹為骨,棉布為面,施以桐油;油布傘作為雨具,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大戶人家的必備。

  在當地民間,油黃傘除遮陽擋雨外,還成為彝族傳統婚禮不可或缺的物品。娘家陪嫁的紅油傘有著美好的象征意義:“傘”的繁體字里面有5個人字,象征五子登科、多子多福;傘面通紅張開后成圓形,寓意新人一生圓滿吉祥。

  敘永縣盛產竹類,率先建成四川省第一個竹林面積突破100萬畝規模的縣和最大規模的竹林基地縣,有“康養竹鄉”的美譽。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楠竹、水竹、油桐等材料優勢,給堰塘油黃傘提供了優越的物質基礎。

  張祥剛從小耳濡目染,十幾歲便開始向父親學習油黃傘的制作技藝。制作一把好的油黃傘,選竹是關鍵基礎。張祥剛一般選用向陽處生長3年以上的楠竹和水竹,尤以秋季的楠竹為最佳,此時含糖量少,不易生蟲。

  俗話說“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油黃傘制作包含選材料、裝骨架、網傘邊、糊傘面、穿花線、刷桐油等七大部分,所有工序全靠手工古法制作,一把油黃傘的制作周期至少需要7天。

  過去的油布傘種類單一,大多數傘實用但是遇水笨重,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受到樣式繁多的鋼架自動傘、折疊傘及其價格的沖擊,堰塘手工油布傘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技藝傳承出現危機瀕臨失傳。

  單靠制傘已養活不了一家人。2011年,張祥剛帶著祖傳的手藝和夢想開始外出闖蕩。從貴州安順到江蘇無錫,自江西上饒往浙江杭州,張祥剛重拾祖傳油黃傘制作技藝,將油黃傘植入古鎮房地產開發,投放各大旅游市場,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傳承百年的油黃傘漸漸復出人們的視野,煥發新生機。

  改良后的油黃傘將彝族油布傘和漢族油紙傘相互融合,以水竹為骨,以楠竹為架,以彩線為經,以實木為柄,以皮紙為面;做到開合有度,收放自如。

  創新技法傘上生花。由于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看到家鄉發展越來越好,給予返鄉創業青年支持力度大,想要回鄉的愿望愈發強烈。2021年底,張祥剛舉家回到堰塘村繼續做傘。借助便捷的交通和發達的網絡,通過“實體+電商”的方式,將油黃傘銷往貴州、江西、江蘇、浙江等全國各地。

  為了讓油黃傘制作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張祥剛結合時代發展不斷創新,賦予其流行時尚色彩,植入赤水河流域獨有的彝族文化符號、桃李花、柑橘花、鮮竹葉等“新元素”,讓傘上生花。

  傘形為圓,寓意團團圓圓;傘骨為竹,寓意竹報平安;油色為黃,代表大地豐收。張祥剛堅持做好每一把傘,探索著油黃傘融入現代生活的更多可能,讓油黃傘成為展示民族傳統文化的窗口。(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A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尤物网亚洲综合在线看黄 | 在线看片日本高清 | 亚洲人成7777香蕉 | 日本嫩草影院久久久精品 | 中国精品少妇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