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3日電(吳平華)忙碌工作之余,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吃雞”游戲是很多人的放松方式之一,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會將自己有價值的游戲賬號出租給別人來獲取利益,但也可能會面臨租金難以收回的問題,近日,成都市青羊法院就審結了一起出租手游賬號,玩家未付租金的案件。
辜某將自己的某手游賬號上架至某二手交易平臺出租,胡某通過平臺聯系到辜某表示要租用其賬號,雙方經過協商達成合意后通過某寶簽訂《XXXX游戲號租賃合同》約定,胡某通過游戲登錄界面由辜某掃碼登錄方式使用和享受該手游,租金為4200元,游戲賬號租用期限自2023年2月23日至2023年4月24日止;于2023年3月31日前一次性支付,若在規定時間內未支付租金,辜某有權收回游戲賬號并要求胡某支付30%的違約金。后辜某多次催告胡某支付賬號租金未果,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辜某將胡某訴至法院并主張胡某支付游戲賬號剩余租金4050元及違約金1260元。
法院審理認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條第一款之規定:“當事人應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依據原告辜某向本院提供《XXXX游戲號租賃合同》等證據證明已向胡某履行出租某游戲賬號的義務,而劉某逾期未支付租金構成違約。原告辜某于2022年4月1日將賬號收回,實際租期為2023年2月23日至2023年4月1日(37天),故應付租金為4200÷60×37=2590元,原告主張被告已支付150元,故剩余應付租金應為2440元。關于違約金約定為30%,法院認為違約金主要目的在于填補守約方因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失,約定30%明顯高于一方違約可能對對方造成的損失,綜合合同履行情況、當事人過錯程度的預期利息等因素,將違約金標準酌定為被告未履行部分的20%即488元。
法官認為,隨著數字技術的迭代升級,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其中本案涉及的“某手游”更是受到廣大玩家喜愛,玩家通過在游戲賬號內投入高額金錢購買游戲裝備、人物角色、皮膚等虛擬財產,從而使得游戲賬號價值上升,進而衍生出租、轉讓等一系列行為。不管是虛擬財產還是傳統的有形財產均應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但是在此也提醒游戲玩家注意:遵守網絡游戲規則,比如違規使用“外掛”等會被永久封禁。加強網絡法治意識,杜絕適用游戲外掛、開發、販賣等行為。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妥善保管好游戲賬號和密碼,如果進行出租等行為需要簽訂合同,留存相應身份信息及證據便于后續維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