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2日電 (吳平華)“沒有想到法院僅僅用了13天,就讓我們135個人拿到了3年沒有討到的工資。”近日,一起勞動糾紛的當事人都某激動地說道。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老百姓遇到的糾紛和都某一樣,一般都是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民商事糾紛。為此,簡陽法院專門組建了一個由8名青年骨干組成的速裁團隊,幫助老百姓快速解決此類糾紛。2024年以來,速裁團隊化解矛盾糾紛2255件,平均解紛時間22天。
集約管理 暢通解紛“快車道”
2024年初,都某等135名農民工在多次討薪無果后,走進了法院。速裁團隊負責人薛穎接手案件后,迅速研判案情,主動對接住建、人社等部門,組織各方當事人現場對工資金額進行確定,促使達成調解協議并出具了有法律強制執行效力的文書。在文書出具后的次日,都某等人的285萬元工資全部兌現到位。從立案到結案,僅僅13天。
案件的快速化解來源于速裁團隊集約化管理模式。速裁團隊全面梳理分流、分案、開庭、結案等流程節點,對各類審判事務要素進行集中整合,將庭前會議、文書生成、送達、保全、調查等工作集約并明確至各崗位,同時確定完成標準和節點耗時,讓團隊成員可以各司其職,共同推動糾紛的快速化解。
要素審理 跑出訴訟“加速度”
“報告審判員,原告張某與被告李某均到庭,已組織雙方填寫《民間借貸類案件審判要素表》,具體情況如下:原告明確訴訟請求為判令李某償還借款5萬元和利息7千元,原被告對借款事實無異議,僅對利息償還情況存在爭議。”跟案助理樊莉娟向張杰法官匯報庭前準備情況。
不到二十分鐘,隨著法槌聲再次響起,庭審結束。經過張杰法官庭審查明情況以及對利息支付性質的法律釋明,原告張某與被告李某不再爭議利息償還金額,并表示愿意調解,二人當場對借款本金和利息進行了確認并達成調解協議,李某當場履行了還款責任。
“真想不到,現在咱老百姓打個官司這么方便,填個表、再開個庭,事情就解決了”張某說到,“通過填表,我清楚了法官審理案件的要點、需要準備的材料,開庭也就用了十多分鐘,這個表對于我們不懂法的百姓真是太方便了。”張某繼續補充說。
速裁團隊針對簡單案件類型化明顯的特征,建立類型化案件要素式快審機制。針對不同案由確定審判要素并制定《審判要素表》,由跟案助理在庭前組織當事人填寫,并組織各方對爭議的焦點進行證據交換,使庭審高度聚焦,提升庭審效率。2024年速裁團隊辦理的案件,當事人自動履行達61.5%。
人員賦能 培育速裁“強內核”
“如何打造出‘人才培養—反哺業務’的雙向賦能、良性循環的模式?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在思考。”速裁團隊負責人說,為此,速裁團隊制定了《速裁案件審判流程標準指南》,明確了各個節點操作流程與操作規范,讓團隊成員知曉各節點的工作重點,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定期組織集中學習討論,共同研學最新的法律規定和優秀的案例,總結分享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探討解決辦案中的問題和困難。
“記得剛來速裁團隊時,很是忐忑,但操作手冊解決了我很多困惑,給了我穩定的預期,讓我迅速調整好了工作狀態,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同時,在法官的指導下,不斷地總結糾紛化解技能,比如針對商事案件的經濟性特點,向雙方當事人詳細分析法律層面的利害關系,更好更快地化解糾紛,也是讓我收獲滿滿。”速裁團隊法官助理賓夕裕說。
速裁團隊成員從流程標準化手冊中學習技能,在共享式學習中提升能力,在快節奏實踐中增長經驗,一名名成員不斷積蓄高效的內核,為快速解紛夯實了素能基礎。
惟進取也,故日新。簡陽法院速裁團隊從無到有、從有至優,未來仍將持恒精進,更加努力回應人民群眾便捷、高效、公正的解紛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