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李爺爺(化名)患高血壓病多年,最近半年反復發作性頭暈,也經常感到左手麻木、冰涼感,平素提物時感左手乏力,曾做過2次行頭部核磁共振檢查但是均未見異常,遂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就診。
經過醫生的查體發現:李爺爺左側橈動脈搏動較右側橈明顯減弱,神經系統查體未見異常。完善頸部血管彩超檢查發現左側鎖骨下動脈狹窄伴盜血可能,進一步行腦血管造影檢查證實了左側鎖骨下動脈重度狹窄伴盜血。
隨后李爺爺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了神經介入手術治療,在狹窄處置入支架,成功恢復正常血流。術后,頭暈、左手不適的癥狀均得到明顯好轉。
原來李爺爺的頭暈,是因為患了“左側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它。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是一種因鎖骨下動脈近端狹窄或閉塞導致的血液逆流現象,當鎖骨下動脈近心段或無名動脈的狹窄或閉塞,造成患側椎動脈由于虹吸作用血流逆流,甚至對側椎動脈血流經患病側椎動脈逆流進入鎖骨下動脈,供應患側上肢,出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癥狀,如發作性頭暈、視物旋轉、復視、共濟失調、構音障礙、吞咽困難、暈厥等;嚴重時頸內動脈血液可經后交通動脈逆流,出現頸內動脈系統缺血癥狀,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失語等。
中老年多發,男性居多,左鎖骨下動脈較多見(可能原因為左鎖骨下動脈與主動脈弓形成銳角,血管壁剪切應力較大,易發生動脈壁損傷,以致動脈硬化斑塊形成)。
如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感染性動脈炎等,多為較年輕的患者。臨床表現為癥狀如上肢無力,表現為活動時明顯,上肢抬高時癥狀加重,還會有上肢發冷感、疼痛、感覺異常、皮膚蒼白或發紺等;
如眩暈、暈厥、視物模糊、復視、共濟失調、構音障礙、吞咽障礙、頭痛、肢體感覺或運動異常等。
雙側上肢血壓差異明顯,患側血壓較健側低20mmHg以上,患側橈動脈、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鎖骨上區、鎖骨下動脈區域可聞及收縮期血管雜音。
對于癥狀較重或有明顯血管狹窄的患者,經皮腔內血管成形支架置入術已成為首選治療方法。通過植入支架,恢復正常的血流;
頸-鎖骨下動脈搭橋術、腋-腋動脈搭橋術、頸-腋動脈搭橋術等,治療創傷大,需要全麻,適合手術中低危、介入治療失敗的患者。
醫生提醒:健康生活方式尤為重要,戒煙限酒、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吳平華 譚鑫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