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30日電 (王文宇 陳果)30年的水電人生,他從銅街子水電站出發,在太平驛、天生橋、耒中、紫坪鋪、小灣、溪洛渡留下足跡和汗水,又隨著湍急的金沙江水逆流而上,來到白鶴灘。在這里,他帶領團隊建設世界最大地下廠房,打造舉世矚目的“地下宮殿”,在萬古奔流的金沙江上譜下一曲你追我趕、勇于超越的時代贊歌。

他是楊勇,水電七局白鶴灘施工局黨工委書記、局長,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12年,年過不惑的他,循著與江河的約定,轉戰總裝機1600萬千瓦、單臺裝機100萬千瓦,全球在建總裝機容量最大,在建已建單臺裝機容量最大的超級工程、國之重器——白鶴灘水電站,帶領團隊陸續承擔了左岸導流洞和左岸引水發電系統等5項重點工程建設施工任務。
“勇”立志,與水結緣
1968年楊勇出生于四川省犍為縣羅城鎮,小鎮遠離江河,“十年九旱”。少年時,父母長途跋涉取水的不易,使他對“治水興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中學課堂上學習到都江堰工程的建造歷史后,立志向李冰學習,用智慧讓江河為人所用,造福父老。在這一信念支撐下,高考結束后,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潛心修學,于1991年加入水電七局,一步步地將年少時的夢想化作現實。

30年來,他逐漸從一名普通的工程技術人員成長為一名具備豐富管理經驗、高超技術水平的工程項目管理者。
“當能力不足以支撐‘野心’的時候才開始學習,為時已晚!睏钣陆洺S米约毫恕坝⒄Z”這一阻礙他學習和工作進步攔路虎的故事勉勵青年職工。
鄉鎮中學英語教學資源匱乏,大學期間,已習慣“樂山風味英語”的他,對老師的標準美式發音難以適應,便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工作后,隨著從作業層到管理層的身份轉變,時常需要參考和學習一些國外前沿施工技術方案及學術成果,“英語”讓他頭疼不已。
2009年,溪洛渡泄洪洞工程啟動混凝土澆筑,他每天有近12個小時都守在施工現場。“恨不得一下班倒頭就睡,但是一想到外國設備調試人員咄咄逼人的架勢和如同天書的英語文獻,就氣不打一處來,抓緊沖個涼水澡,借著涼水刺激下的清醒狀態,看書、閱讀!本瓦@樣堅持了兩年,他的英文水平突飛猛進,一次性通過了正高級職稱英語考試,于2010年取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資格。
“勇”攻堅, 初現精品
“溪洛渡泄洪洞工程三項指標刷新世界紀錄已屬罕見,而白鶴灘工程僅世界第一的頭銜便坐擁六項,建設難度可想而知!北苄芤粋,將熊熊一窩,要啃硬骨頭,楊勇知道自己必須沖在最前頭。
抵達白鶴灘水電站的第一天,行李都來不及整理,他便到了現場,投入到了左岸導流洞建設之中。他要求不定時召開現場協調會,所有生產問題在工作面上快速解決;班子成員實行分區分片“責任制包干”……“火車頭”高速運轉,工程以驚人的速度穩步推進,三年工期兩年完建,并創下洞室日開挖2.3萬方、月41萬方、月澆筑洞室混凝土17.4萬方等多項國內水電地下工程施工紀錄!“楊勇效率”推動出七局速度!
2014年進入左岸地廠標段施工,洞群效應凸顯,在高地應力、復雜巖性以及不利地質構造發育的極端地質條件下,地下廠房開挖期間洞室群圍巖穩定問題突出。楊勇率領技術人員堅持“一炮一總結”,建立支護預警系統,實現變形控制實時監測;調整分層分區,實行“薄層開挖、精細爆破、快速支護”科學開挖方案;踐行“爆刻”理念,工程光爆面猶如在巖壁上精心雕刻一般。他的司機老高感嘆:“一天100公里是常態,開挖高峰期一天最高能跑200公里。只是開車我都覺得累得慌,他每到一個工作面,還得上下攀爬、安排部署,真不容易。”但世界最大地下廠房開挖難題被一舉攻破,楊勇覺得每天再多跑100公里都值呀!
其實,在楊勇心里,只要是為工程,做什么都是值得的。2013參加工作的“新兵蛋子”小劉,在導流洞偶遇一身泥漿、灰頭土臉的楊勇,沒能認出他是“領導”,大聲招呼:“哎,兄弟,來幫忙把這根架管搬走,擋到路了!睏钣聵泛呛堑呐苓^去,卻被嫌棄其力氣不如對方大。事后小劉恨不得穿上隱身衣,而楊勇卻夸贊他:“小伙子,安全意識很強,不錯的!
2017年,時任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在調研時贊嘆:“左岸地廠施工震撼人心,必將創造歷史,成為豐碑,至少未來五十年獨領全球風騷!”
2020年,隨著左岸地廠全線澆筑封頂的消息通過新聞聯播走入尋常百姓家時,他用事實證明打造白鶴灘精品工程,已然從夢想悄然走進現實。
“勇”創新, 煥發光彩
“沒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楊勇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多年以來的心得。
2016年,左岸進水口工程完成開挖向混凝土施工轉序,在年均7級及以上大風天數占比超過65%的金沙江河谷,如何保證百米級塔體澆筑安全和質量,成為楊勇必須要首要考慮的問題。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昆明出差的他望著車窗外的高樓大廈,突然想到:“房建領域高達數百米的建筑物比比皆是,會不會有什么先進技術可以借鑒呢?”
他叫停車輛,推開一處在建工地大門后,液壓爬模印入眼簾,思路瞬間暢通。他連夜趕回工地,召集技術人員進行科學論證,討論、計算、實驗……不知道多少個回合,終于“引入液壓爬模澆筑進水塔”從靈感化作了詳實的施工方案,并成功應用!
依靠自配動力設備爬升,消除了排架搭設和大模板反復吊裝帶來的安全風險,且本質安全化的全封閉作業通道和防護,有效的規避了高處作業隱患,并顯著提升了施工質量。這是液壓爬模技術在水工建筑物中的首次使用!如今,該技術正運用于白鶴灘大壩和國內多個大型水電工程,被專家稱為具有改革意義的技術創新項目。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睂Υ,楊勇深信不疑。2012年至今,成功開發出新型液壓自行式巖錨梁澆筑鋼模臺車及其施工工藝,澆筑完成的巖錨梁平均體型偏差在8毫米以內,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首創液壓爬模澆筑電站進水塔新工藝,助力百米級進水塔、攔污柵全線安全優質澆筑封頂;率先應用智能灌漿系統,實現“隱蔽工程 陽光作業”,被譽為國內灌漿工程誠信體系建設典范;巨型地下廠房洞室群巖石力學關鍵問題及其防控技術研究成果,獲第十屆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納米鋼纖維混凝土噴護技術、特大洞室免裝修混凝土工藝等創新成果也受到多方贊譽。
截至目前,他在白鶴灘工程帶領團隊累計取得專利工法、科技獎項、QC成果等70余項。這些科技成果的應用,不僅有力提高了工程的“科技含量”,更有效提升了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為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的建設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三十年來,從優秀項目經理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一路走來執著江河,筑夢水電,用切身經歷踐行水電報國的初心;時光荏苒,他堅信白鶴灘工程必將以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的形象載入史冊,而每一位建設者猶如蓄水后的金沙江水,必將成為串聯在金沙峽谷間的一連串明珠永遠熠熠生輝、光彩奪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