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1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以成渝雙城為基點,以區域經濟融合為紐帶,在西南腹地畫了一個“圈”——一場重構川渝兩地經濟地理格局的行動如火如荼地展開。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刻把握了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結構變化大勢,充分順應了成渝地區干部群眾的熱切期盼,有利于在成渝地區加快形成雙核驅動、全域共興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一年多來,緊扣中央頂層設計,川渝兩地共繪“施工圖”,合唱“雙城記”,將川渝合作推向了高位實施、全面深化的新階段。在這片熱土上,一條條新規落地實施,一張張藍圖變為現實,中國經濟“第四極”正在崛起。
關鍵詞
產業協同
講述人:張鐘月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規劃發展處副處長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規劃投資處副處長(掛職)
川渝產業合作
正從“規劃圖”變“施工圖”
去年9月,川渝互派首批掛職(頂崗)年輕干部,我就是其中一員,主要負責推動川渝制造業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相關工作。川渝制造業發展合作與競爭并存,產業協同,既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點,也是難點。作為掛職干部,最重要的就是發揮橋梁紐帶的作用。在我們這些掛職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川渝兩地經信部門交流互動頻繁,制造業重點領域合作成果不斷涌現,為下一步產業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規劃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加強謀劃,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撐。掛職以來,我深度參與起草了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一系列文件,參與了四川、重慶制造業專項規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銜接工作,思考謀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的重大平臺和項目。
去年以來,川渝兩地經信部門已簽署了“1+9”個產業合作協議,組建了6個工作專班,推動重點領域加快突破,成渝制造業協同發展強勢起步,特別在工業互聯網、產業合作園區和汽車產業供需對接平臺載體搭建等方面成效突出。據了解,川渝兩地還將出臺關于汽車和電子信息產業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力爭在推動汽車、電子信息等兩地重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上取得新突破。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建設目標任務,以及川渝兩地達成的相關合作協議,推動“規劃圖”變為“施工圖”“實景圖”。要進一步聚焦裝備制造、消費品、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領域,加大協同力度,在推動產業細分領域合作做深做實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川渝地區制造業競爭力和產業帶動力。
關鍵詞
川渝通辦
講述人:舒新華
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辦公室副主任
先后發布兩批“川渝通辦”事項
第一批“川渝通辦”事項95項已于去年底實現通辦,第二批115項將于今年10月底前實現通辦。在總結評估基礎上,還將推動更多企業、群眾期盼事項納入“川渝通辦”。
去年7月,川渝兩地簽署了《協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協議》,決定在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加強數據共享利用、推行線下異地辦理、推進線上“一網通辦”、加強跨區域協同監管6個方面推動落實24項改革合作事項。
為此,兩省市已召開聯席會議5次,共同研究制定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的指導意見和第一、二批事項清單,推動“川渝通辦”有力有序開展。今年4月,兩省市還聯合印發《政務服務“川渝通辦”工作規程》,協同推進政務服務體系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
已發布的兩批通辦事項涉及民政、稅務、交通、商務等23個行業,包含申辦營業執照、異地繳稅、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互轉等企業生產經營事項109項,異地就醫登記備案、身份證換領、提取住房公積金等群眾日常生活事項101項。
以戶籍遷移為例,兩地公安部門打通了跨省戶籍遷移業務瓶頸,首次實現了全國省級轄區之間戶口網上遷移辦理。目前川渝兩地群眾辦理戶口遷移,只需到遷入地派出所“一站式”完成,落戶最快只需10分鐘,至少節約時間1周,節省費用500元以上。
目前,“川渝通辦”知曉度、便捷度、應用度快速提升,今年1至4月辦件總量已超76萬件(不包含查詢類),正在向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通辦拓展。
關鍵詞
同城化
講述人:金濤
四川資陽臨空產業新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助理
同城化下的快樂“候鳥族”
我是一名往返成都、資陽的“候鳥族”。
剛被調到資陽工作的時候,我心里還是有點疑慮的,但是往返幾次后,這種疑慮就徹底打消了,因為成都到資陽,交通實在太方便了。
每周一早上,我都會乘坐7點40分左右的動車,從成都東站出發,20多分鐘后抵達資陽北站,隨后到公司上班打卡。周五下班后再坐上動車回蓉,一般情況下還能趕上晚飯。
去年以來,聽說省上成立了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把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我明顯感覺到,在這樣的背景下,同城化的統籌力度更強了,成效也更加明顯了。
感受最直觀的還是交通。過去一年來,成德眉資之間的動車逐步加密,四地之間許多斷頭路也在同步打通。去年11月,資陽人期待已久的成資S3線也正式開工了,相信以后成都與資陽的空間距離感會進一步縮減。從媒體的報道中我還注意到,成德S11線、成眉S5線的推進工作也在加快,四地之間的聯系將更加緊密。
同時,作為一名建設者,我也深切感受到了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帶來的產業機遇。受益于即將投運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資陽臨空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所在的公司,就在負責資陽臨空經濟區的開發建設。作為建設方,我們的壓力是挺大的,因為只有早一天建設完成交付,與經濟區簽約的企業才能早一天入駐,早一天產生經濟效益,助力當地發展。
關鍵詞
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
講述人:夏海榮遂寧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推進遂潼一體化發展我們到浙江嘉興取經
這幾天,我們到浙江嘉興進行三天的學習考察。長三角地區協同創新意識強,一體化發展步伐快,經濟融合發展程度高。嘉興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過程中下好“先手棋”的經驗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一體化發展怎么抓、跨省園區怎么建……我們揣著這些問題一路走一路看,從“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的抱團發展理念,到“五個一”(一張藍圖管全域,一個主體管開發,一套標準管品質,一個平臺管實施,一體化制度管治理)的合作模式和“理事會+執委會+平臺公司”三層次架構的管理模式,特別是依托平臺公司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示范區建設的創新做法等,讓大家深受啟發。
去年3月,遂寧和重慶潼南簽署了“一攬子”協議,謀劃推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自那時起,遂潼一體化發展陸續取得階段性成效。去年12月,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獲批設立,實現當年啟動、當年規劃、當年批復、當年建設。一年多來,63個專項合作協議落地生根,遂潼天然氣綜合利用產業園儲氣調峰基地、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等產業項目和遂潼快捷通道、涪江復航等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跨省公交率先開通,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社保實現無障礙轉移,兩地景區實現門票互惠……一系列看得見的變化,給了我們很多鼓勵。
結合這次到嘉興學習考察得到的新思路,下一步,我們更要加碼加勁,強化頂層謀劃、底層發力,盡快把規劃的事項變成一個個具體落地的項目,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一體化帶來的方便和實惠。
關鍵詞
川渝高竹新區
講述人:胡秀穎
四川渝高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長
業務發展快了投產企業多了
我是重慶人,干著與汽車產業相關的工作。大家都知道,汽車產業是川渝兩地都很重視的產業。2018年,我們考慮把企業轉移出重慶,就到當時的四川鄰水川渝合作高灘園區考察,做了投資落戶的打算。
2020年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消息傳來,我就覺得“機遇來了”。當年5月,我們公司在高灘園區投產,業務發展很快,8個月就有1000多萬元產值,超出了預期。到了2021年1月,“川渝高竹新區”獲川渝政府共同批準成立,高灘園區被納入其中,我更堅信我們“來對了”。
雖然新區管理機制還沒有正式建立起來,但這片區域已經變化很大。去年我們剛來的時候,公司門口的這條路上基本沒什么車,而現在,道路兩側都停滿了車,這說明周圍新投產了很多企業。一些生產上的便利也隨之而來。比如我們生產所需的彈簧現在能直接從旁邊的四川海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采購,節約了時間和資金。我希望新區發展越來越快,不但能夠在附近采購越來越多原材料,還能在附近找到客戶。
園區環境和生活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好。前不久我才去咨詢了新建好的人才公寓,租一年只需要1000多元。還有一個好消息:川渝高竹新區被授予廣安市級經濟管理權限。現在我們每個月要跑2到3次廣安去辦事,等這個政策落地后,大多數事務可以就地辦理的話,就方便多了。
未來最讓我期待的則是重慶南北大道二期和北延段。我基本上每天都要往返新區和重慶兩地,回家單程需要1個半小時。這條路通車后,回家只需要50分鐘,新區將在交通上和重慶融為一體。
關鍵詞
成達萬高鐵
講述人:何萬發
成蘭鐵路公司成達萬項目先期開工點負責人
華鎣山隧道已進洞施工全線力爭年內全面開建
我是成達萬高鐵的建設者之一,目前,我和同事們正奮戰在項目施工現場。
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成達萬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沿江通道的組成部分、川渝地區“外聯”的高鐵大通道。去年底,全線控制性工程——華鎣山隧道率先開工,迄今已經5個多月。
華鎣山隧道地質復雜,洞身穿越煤系地層和巖溶地帶,出口端還是高瓦斯工區,安全風險高。但是在省和地方的全力支持下,過去這100多天,隧道建設穩步推進:紅線征地及臨時用地占用已滿足現場施工需要;主要臨時工程鋼筋加工廠、駐地、新建便道已完成,隧道進出口拌和站、試驗室即將建成;隧道分為3個作業面火力全開,橫洞已掘進59米,出口端掘進55米,進口端正在打抗滑樁……
不光是我們,成達萬高鐵其他工作也在加速推進。目前,同事們正全力推進相應點位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力爭今年底,全線全面開工建設。
本版撰稿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婧 蔣君芳 王晉朝 王代強 王若曄 王眉靈 何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