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應物?李洱、阿來展開文化對話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10月16日訊(記者 何佳欣攝影報道)10月16日,在2021天府書展上,兩位著名作家李洱和阿來展開了一場“如何應物——李洱和阿來關于文學的對話”的分享會。
分享會以李洱創作的長篇小說《應物兄》展開,《應物兄》首發于2018年《收獲》長篇專號秋卷和冬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說圍繞濟州大學儒學研究院籌備成立和迎接儒學大師程濟世“落葉歸根”兩件事,以“應物兄”作為軸心人物,上下勾連、左右觸及,相關各色人等漸次登場,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當代社會知識分子的生活畫卷。2019年,《應物兄》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應物”到底是什么?李洱表示,“應物”就是如何和世界打交道,和人打交道,以及和自己打交道。在人和世界打交道的時候,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態度。李洱以人類的思考為素材,創作出《應物兄》。
“小說要應人物,應事物。人物處在世界當中,這個世界是由事物構成的。知識也是思考之后得出來的經驗,一旦固化以后,它其實也作為一個事物存在。”在阿來看來,“應物”更重要的是通過思考,通過書寫回應。
針對一些“看不懂”的聲音,李洱談道:“有時候,作者跟讀者對一部書的預期不一樣。作家特別擔心書寫得過于順暢,總是愿意讓故事的主線兩邊發生很多故事。因為這些故事能讓讀者覺得有趣味。作家實際上很忌諱寫得很正常。小說毫無疑問是講故事的,但肯定不單純只是講故事。”因此,哪怕有各種各樣的評論,甚至一些非常難聽的聲音,李洱也不會刻意去解釋。“我沒有解釋,因為我知道既然要發布一部作品,那么就要允許讀者不同的觀點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