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四川工人日報

帶著熱氣 帶著溫度 帶著感動
2021年10月22日 14:08 來源:四川工人日報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省第七屆職工微影視大賽獲獎作品背后的故事

  記者萬天月

  四川省第七屆職工微影視大賽于近日落幕,各大獎項終于塵埃落定。本屆大賽共評選出故事類、非故事類金獎各4名、銀獎各6名、銅獎各10名及優秀獎、優秀組織獎若干。這些由一線職工自編自導、自行演繹的微影視作品,向我們展現出了新時代職工朝氣蓬勃、勇于擔當、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

  四面環山、交通閉塞的爐霍縣泥巴鄉次郎村,在第一書記陳旺的帶領下成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溝渠密布、植被叢生的一個個丘陵山頭,在項目經理洪敏和團隊的努力下變成了新機場建設用地;超長雨季后又經高原極寒天氣,近2000名工程人員歷經180天辛苦奮戰,保障白鶴灘水電站首期清潔能源及時送出的線路建設工程如期完工……本期報道,讓我們一同走進第七屆職工微影視大賽幕后,去聆聽一部部優秀作品誕生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陳旺擔任第一書記的第6個年頭,他親眼見證了次郎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受訪者供圖

  5年穿壞 7雙鞋

  “膠鞋書記”的幫扶印記

  曾經的爐霍縣泥巴鄉次郎村,地如其名。陳舊的作物種不出脫貧的未來,閉塞的觀念打不開小康的大門。有人說,貧窮就是一塊爛泥巴,扶不上墻,但隨著精準扶貧第一書記的到來,在他的堅韌和魄力之下,這塊“泥巴”偏讓他貼上了墻。

  由國家稅務總局爐霍縣稅務局創作的微電影《膠鞋書記》,根據爐霍縣泥巴鄉次郎村第一書記陳旺的真實扶貧事跡改編而成。他憑著一雙膠鞋走遍了次朗村的家家戶戶,憑著“做一天第一書記,就要為民做實事”的信念,為全村22戶142名群眾謀福祉、促發展,搭建起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次郎村坐落在爐霍縣泥巴鄉逶迤連綿的群山之中,四面環山,土地貧瘠,交通滯后,壯年男子全部外出打工,婦孺老小守著產量微薄的土地過活。群眾的生活處于基本解決溫飽、徘徊在貧困邊緣的狀態,全村被確定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2015年夏天,被選派到次郎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爐霍縣稅務局干部陳旺離妻別子,背著簡單的行囊走進次郎村,也就在那一刻,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這里的一切。

  “他們不會說漢語,更不會演戲,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還原第一書記在扶貧期間所做的工作。”據介紹,為追求真實還原,除第一書記陳旺由其本人出演之外,影片中的其他群眾演員也均為泥巴鄉次郎村的農牧民。

  5年,1800多個日日夜夜。在這個小小的藏家山寨里,陳旺先后穿壞了7雙膠鞋,解決了無數全村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今年是陳旺擔任第一書記的第6個年頭,他親眼見證了次郎村這個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小村落身上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村里安裝了路燈,村民住進了新家,干完農活后還可以回家里洗個熱水澡……“扶貧不能空喊口號,要辦實事、辦好事,把黨的政策扎扎實實落實好,就一定會得到群眾的擁護。”陳旺感嘆道。

  削山頭填溝渠

  女項目經理用實力說話

  你是否想過光是什么?或許是清晨睜開眼看見的第一縷陽光,或許是回家路上的潔白月光;你又是否想過自己心中的光是什么?或許是念念不忘的親情、愛情、友情,也或許是豪情壯志的理想、志向和抱負。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光的路上,我們都是追光者。

  四川省場道工程有限公司微電影作品《追光者》,向我們講述了2020年初疫情防控初期,為確保公司麗水機場項目順利進行,項目黨支部書記、公司當前唯一一位女項目經理洪敏帶領團隊逆流而上,從無到有,一步步推進新機場建設的過程。在2021年新年期間,麗水機場項目組繼續秉承“不給國家添麻煩”原則,堅持就地過年,為國家建設和安全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春節假期結束之后,公司決定以洪敏帶領麗水機場項目全體員工建設機場的事跡為原型,組建微電影創作團隊,項目全員在保證工程順利開展的前提下本色出演,實地拍攝了微電影《追光者》。”據作品策劃團隊成員李勝介紹,該影片時間跨度長達一年之久,也正是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才更好地展現出了項目團隊成員一年來的變化與成長。

  決定拍攝藍本,電話采訪項目團隊成員,詳細了解他們一年以來的工作生活經歷、收集整理出洪敏團隊多個感人故事,影片《追光者》腳本逐步形成。“由于拍攝工作量大、時間緊,項目部同事只能在工作之余抽出休息時間來參加拍攝,大家都很不容易。”參演同事們的辛苦和付出,作為微電影策劃團隊成員,李勝也都看在眼里。“大家都不是專業演員,表演能力有限,如何將故事完整演繹出來成為了他們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好在導演和攝影老師非常專業地為大家講戲、調動情感,又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經過磨合最終都能夠比較自然地完成拍攝。”

  影片《追光者》通過聚焦項目部日常工作生活細節展現人物性格,講述職工故事,同時運用大量快剪鏡頭帶領觀眾“走進”施工現場,身臨其境感受新機場從無到有的建造過程。伴隨著片尾曲《華西兒女》熟悉的旋律響起,歌詞中飽含的真摯情感耐人尋味。整首歌曲既是對微電影內容的總結,也是四川場道人二十載奮斗歷程的升華,更是邁向新征程的集結號、沖鋒曲。

  立塔組網日夜兼程

  電網建設領域的“中國速度”

  位于大涼山腹地的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送出工程,沿線山體陡峭險峻,高原惡劣氣候明顯。春天飛沙、夏天泥濘、秋天霜凍、冬天雪封……變化多端的自然天氣考驗著工程建設者們的毅力和智慧。為保障今年7月1日前實現首批產電送出,近2000人的建設團隊多點并進、開山辟路、立塔組網、日夜兼程,在有效工期不到9個月的時間里實現了全線貫通。

  由國網四川送變電公司職工策劃、拍攝、制作的微電影《山河行者》,通過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500千伏白鶴灘水電站送出工程建設團隊攻堅克難,增加四川富裕水電外送通道,促進能源資源高效利用,創下電網建設領域“中國速度”的故事。

  “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曾構思了多個片名,經過多次討論修改,最終敲定了《山河行者》。”據微電影主創團隊成員劉湘釩介紹,片名中所包含的“山河”不僅僅是“山河”,在山與河之間,是“家國”、是“人”,這二字點出的是來自國網四川送變電公司等參建單位建設者們利國為民的情懷與使命,彰顯著國網人“不向困難退半步,只向勝利添精彩”的精神氣質,“這也是我們主創團隊希望向觀眾傳遞的思想內核。”

  短短12分鐘的紀錄片,涵蓋了工程從去年8月開始建設到今年6月順利完工的全過程。劉湘釩表示,“真實”是影片最大的意義,也是主創團隊力求還原的東西。“紀錄片后期制作過程中我們以整體施工流程為依據、以重要事件為節點,將所有素材梳理分類,再根據主創團隊親歷了整個建設過程后構思的文稿去篩選素材。在力求真實的原則下進行組合剪輯,最終完成了整部紀錄片的后期制作。”

  “80后”基建狂魔、堅守一線過年的項目經理鄒忠旋;國慶、中秋在工地過生日的技術骨干劉志偉;主動“延遲”退休、開展材料運輸管理的老黨員李建良;強忍病痛攻堅克難的“不倒翁”李長春……除了對工程建設過程的真實還原,出現在紀錄片中的一個個建設者形象,也從他們各自的角度,見證了這項“超級工程”的誕生。

  選好題材講好故事

  職工文藝創作釋放新活力

  本屆職工微影視大賽參賽作品來自全省21個市州,題材涉及MV、紀錄片、宣傳片、小品、劇情片等門類,內容包含謳歌建黨100周年、弘揚工匠、勞模精神;以及刻畫職工生活、聚焦職工維權等多個方面。

  “故事類微電影作品想要拍出彩,除了故事的完整性之外,還要盡量多用職工演員的演繹來替代字幕和旁白,避免影片中出現過多枯燥敘述。”國家一級編劇、金雞獎評委錢道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創作職工微影視作品除了要選好題材、講故事“接地氣”,還應深挖細節,以細節之處的真實來打動觀眾。

  與故事類微影視作品相比,非故事類作品擁有更多的表現形式與包容性。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教授謝建華說道,從創造性的角度切入,向觀眾講述一些看似專業晦澀的領域,是本屆微影視大賽非故事類作品中的一股新風。

  “今年的很多入選作品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們將各自行業的特點與大賽主題巧妙融合,以年輕一代的新思維、新視角、新方式,獻禮建黨100周年。”四川省社科院新聞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黃琳則認為,內容形式上的大膽創新、通過極具美感的鏡頭表達職工對崗位的熱愛,本屆微影視大賽入選作品的整體質量較往屆都有很大提升。

微電影《追光者》

微電影《膠鞋書記》

微電影《阿比的夏天》

微電影《矢志擒氣龍》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永久 | 中文字幕网在线网站 | 一级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另类图片区综合区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日产在线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