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嘉陵江流域協同立法,是《長江保護法》在嘉陵江流域的細化、補充和完善,也是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立法后將堅持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共治,進一步整合統一流域的政策、資源和力量,守護美麗嘉陵江,助推流域高質量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禁止在嘉陵江干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加大對重點河流的保護和修復力度,推動與相鄰省市建立嘉陵江協同保護機制……
11月25日,四川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舉行閉幕會,表決通過了《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川渝協同立法的又一成果,將有助于協同推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那么,《條例》有何特點?有何針對性?記者采訪了相關負責人。
《條例》有何特點?
對嘉陵江全域保護進行前瞻性頂層設計
嘉陵江流域發源于秦嶺北麓的陜西省鳳縣代王山,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也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具有重要的生態環境服務功能。
“從監測數據看,嘉陵江流域干流水質較好,但在部分支流上還存在惡化和下降的現象。”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岳東表示,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仍未突破行政區域和部門壁壘,流域統一保護的法治約束尚未建立健全。
此外,嘉陵江流域上游有多座尾礦庫,給沿江生態帶來較大威脅;嘉陵江流域上中游分界點部分城市仍在承受防不勝防的輸入型污染之痛,環境安全與民生保障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李岳東看來,之前嘉陵江流域間各地各級政府合作還大都停留在協議、倡導階段,缺乏強有力的制度約束,必須進一步在制度上推進各級政府之間的協作,共同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才能推動流域水生態環境全面系統保護。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7月23日,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簽署《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協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合作協議》,其中就涉及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合作事宜。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出臺,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更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
重慶市人大城環委主任委員屠銳表示,開展嘉陵江流域協同立法,是《長江保護法》在嘉陵江流域的細化、補充和完善,也是兩省市人大常委會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條例》共分為規劃管理、資源保護、污染防治、區域協作、法律責任等9個章節,共計107條細則,詳細全面地“勾勒”出治理保護藍圖!啊稐l例》作為我省第三部流域立法,對嘉陵江全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進行了前瞻性的頂層設計和整體思考,將近年全省乃至全國一些好的經驗做法轉化為法律規定,確保嘉陵江流域水質持續改善!崩钤罇|說。
要解決哪些難題?
重中之重是妥善處置和監管流域尾礦庫環境問題
嘉陵江作為我省十大河流之一,歷史遺留問題依舊較多,比如污水管網短板問題突出,水資源開采和利用形式粗放,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點多面廣等!坝绕涫峭咨铺幹煤捅O管流域尾礦庫環境問題,是嘉陵江流域立法的重中之重!笔∩鷳B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芮永峰說。
芮永峰介紹,為解決此難題,《條例》在明確尾礦庫各級責任主體的基礎上,對已解散或者關閉、破產的尾礦庫責任歸屬進行細化明確,強化了尾礦庫日常監督管理要求,并明確了尾礦庫停止使用后,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閉庫,定期開展環境質量監測和生態評估。
“嘉陵江是四川、重慶10余座城市的重要飲用水源!笔∩鷳B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說,嘉陵江流域沿線分布著較多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大量城市和鄉鎮沿河取水,風險防控難度大。為此,《條例》要求沿線各市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保護制度,加強日常巡查,優化供水布局,從水質改善、原住民污水處置、水質檢測、應急保障、應急防護設施建設等角度加強風險防控,保護飲用水安全。
在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方面,針對嘉陵江流域沿線城市和鄉鎮遍布的現狀,《條例》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維管理作出了詳細規定,并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增設了防疫廢水的特殊規定!疤貏e是在傳染病疫情等特殊時期,應當按照防控要求加密監測頻次,產生的污水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城鄉污水處理系統。”芮永峰說。
值得關注的是,嘉陵江流域流經的城市以農業大市居多,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短板突出,能否補齊補足這些弱項,是檢驗立法成效的試金石。芮永峰介紹,在畜禽養殖方面,《條例》規定畜禽散養密集區實行畜禽糞便污水的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在農業面源方面,銜接了上位法的一般性規定;在水產養殖污染方面,規定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應當符合相關規定和要求,對網箱、網欄養殖以及水產養殖投入品作了禁止性規定。
“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嘉陵江流域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也是流域立法初心所在!崩钤罇|說,接下來將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戰略,堅持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共治,進一步整合統一流域的政策、資源和力量,守護美麗嘉陵江,助推流域高質量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記者 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