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四川日報

同心共筑中國夢攜手邁步新征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民族工作綜述
2021年12月27日 09:21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祖國西南的四川,有史以來就是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園。而今,這里生活著漢、彝、藏、羌、苗、回等15個世居民族,全國56個民族成分齊全,常住少數民族人口達568.8萬余人。這里有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大藏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各民族同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守望相助、親如一家。

  作為多民族省份的四川,民族工作地位重要、事關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開創四川民族工作新局面。

  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

  構建民族工作新格局

  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考察指導,對四川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為四川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各地干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民族工作決策部署,始終把民族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堅持強化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積極構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近年來,省委每年都定期研究部署民族領域相關重點問題和重點工作。在省委的堅強領導和高度重視下,涉及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領導機制和框架構建起來。2018年底,四川機構改革工作中,明確由省委統戰部統一領導全省民族工作,進一步加強了黨對民族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2019年,四川正式恢復完善由31個省直部門(單位)組成的省民委委員制。省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經常性研究民族專項性工作,把民族工作納入各級黨委(黨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對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

  在民族工作組織和人才方面,四川在全省3101個鄉鎮(街道)全覆蓋配備專(兼)職統戰委員,在26369個村(社區)全覆蓋配備統戰聯絡員,不斷強化基層一線抓統戰工作特別是民族工作的組織保障和力量保障。四川始終重視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目前,全省共有少數民族干部(含參公人員)53740人,其中省部級領導干部5人,廳級領導干部131人,縣處級領導干部2307人。

  通過一系列務實有效舉措,四川逐步構建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堅持全省規劃一盤棋

  實現民族地區發展新跨越

  2020年6月30日,一聲聲汽車的鳴笛響徹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村民們匯聚村口,見證這個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迎來車路雙通的歷史時刻,也見證了四川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

  涉藏地區32個縣(市)率先實現全域脫貧,大小涼山98.4萬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懸崖村”吃上旅游飯、走上幸福路,大小涼山和涉藏地區實現了從貧困落后到全面小康新的歷史性跨越。

  實現這個歷史性跨越,離不開省委將民族地區發展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全省大局整體謀劃、同步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堅持全省規劃一盤棋,將民族地區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戰略,納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加速建設“川西北生態示范區”“攀西經濟區”,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等國家戰略。省外省內對口支援深入推進,特色農牧業和文化旅游業發展迅速,“飛地”工業園區建設成效明顯,民族地區“造血”能力逐步增強。全力推進民族地區電力、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覆蓋范圍和通達深度創歷史新高,拉近了民族地區與各地的時空距離。

  跨越式發展帶來民生持續改善,各族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為民族地區量身定制的“六項民生工程計劃”、“9+ 3”免費職業教育、15年免費教育、教育和衛生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等深入實施,“一村一幼”全面推行,實施“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從娃娃抓起。社會保障全面提升,民族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以上,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參保率達100%,過去曾長期困擾民族地區群眾的包蟲病、大骨節病等得到有效遏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現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發展

  2020年9月14日至15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經驗交流現場會首次在四川召開,也是首次在“民族八省區”以外的省份召開。將如此重要的會議放在四川,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四川民族工作的重視和肯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實現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發展。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方面,甘孜、阿壩、涼山3個自治州全部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達46個、省級示范區(單位)達700個,國、省兩級示范區(單位)實現全省21市州全覆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深入實施,一個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社區、園區)和124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展露新顏,成為創建工作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緊密銜接的有效載體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窗口。

  在四川全域,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的能力水平顯著提升,全省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民族領域法規體系。3個自治州和北川縣“民族團結進步條例”制定完成。設立民族事務法律援助服務中心,組建“同心律師服務團”,建設“民族地區風險防范與遠程調解中心”,積極探索“石榴籽”工作法,引導各族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在城市社區,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構建實現新突破。建成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8個、省級示范社區59個、市級示范社區91個,2個城市被命名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范城市。一套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共同治理、共融發展的社區民族事務治理方式正在逐步建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必將攜手同心,共創美好未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新征程中凝聚起磅礴力量。

  記者 付真卿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产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站 | 伊人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