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四川城鄉人居環境如何建設?1月18日,記者從四川省住建廳獲悉,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牽頭編制完成的《四川省“十四五”城鄉人居環境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獲批。
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省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全面推進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助力建設“美麗四川”。到2035年,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處的美麗四川、美麗家園基本建成,形成以“城市體檢為基礎,公園城市為目標愿景,城市更新為主要路徑,低碳綠色、傳承文化為標準”的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四川模式”。
《規劃》有何亮點, 目標如何實現?都有哪些亮點?記者采訪了四川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
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
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如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推進城市人居環境綜合承載能力、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在《規劃》中,明確將創造城市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主要發展目標!笔∽〗◤d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提出,在提升四川城市人居環境品質方面,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功能補足基礎設施短板,開展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示范,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具體的目標任務已確定:“十四五”期間,全省要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保護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傳承城鄉歷史文脈,全面完成歷史建筑測繪建檔工作,新增一批歷史文化街區。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覆蓋率達到65%。城市綠色空間整體優化,綠地系統、公園體系更加完善,園林綠化品質大幅提升。
《規劃》還明確提出,要“完善十五分鐘生活圈服務配套”。推動建立居住社區步行和騎行網絡,串聯若干個居住社區,統籌中小學、養老院、運動場館和公園等城市設施配套,逐步完善以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依托、專項服務設施為補充、服務網點為配套、社區信息平臺為支撐的社區服務設施網絡。推動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與社區警務、幼托、醫療衛生、養老、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統籌規劃建設,實現“十五分鐘生活圈”綜合服務全覆蓋。
建設宜居美麗鄉村
培育創建100個省級百強中心鎮
人居環境的發展,城市是重點,鄉村同樣是重點。
“十四五”期間,四川如何建設宜居美麗鄉村?《規劃》明確:將構建城鄉互動共榮發展格局,加快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縣城承載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干凈、整潔、舒適。
四川將在推動城鄉人居環境融合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基礎上,以中心鎮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小城鎮建設質量。
“中心鎮是四川小城鎮發展的未來方向,也是我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主戰場!睂Υ,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解讀說,四川將緊緊扭住“中心鎮”這個牛鼻子,多措并舉,匯聚推進中心鎮發展合力,以中心鎮的崛起引領帶動全省小城鎮高質量發展,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四川全省培育創建100個“經濟發達、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輻射廣泛”的省級百強中心鎮。同時,還將推動有條件的省級百強中心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和現代新型小城市。
鄉村環境治理同樣重要。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全省建制鎮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覆蓋97%以上的行政村,農村居民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得到有效改善,傳統村落活化利用取得明顯效果。
全面改善城鄉住房條件
重點解決新市民等群體住房問題
聚焦民生領域,推動全省人居環境改善,是《規劃》的重要內容。
“繼續全面改善城鄉住房條件,是一以貫之的理念,我們將推動全省城鄉住房居住品質不斷提升,逐步實現人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四川將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促進川渝保障性住房便捷化,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推廣現代宜居農房建設,全面改善群眾居住品質。
在這其中,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問題,被重點提出。《規劃》提出,要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要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賃補貼和將政府的閑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方式,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賃房源的供給。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四川將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力爭全省保障性租賃住房覆蓋率新市民、青年人達到10%以上,新建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100%,住房公積金繳存人數達到825萬人以上。
記者 張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