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3月16日訊(記者 陳淋)赤水河,是長江右岸的一級支流、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條全長約436.5公里,流域總面積約2.04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流經了三個省——發源于云南省昭通市,流經貴州省畢節市和遵義市、四川省瀘州市,最終在瀘州市合江縣匯入長江。
2021年,四川、云南、貴州三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同步審議通過關于加強赤水河流域共同保護的決定(以下簡稱“共同決定”)和三地各自的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這是全國首個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已于當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按照《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22年度監督工作計劃》安排,2022年3月,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將組織開展赤水河流域保護“共同決定+條例”的執法檢查,這是今年省人大常委會的重點監督工作之一。
本次執法檢查重點內容包括:赤水河流域保護“共同決定+條例”學習宣傳普及情況;落實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責任、統一防治措施,即“五個統一”的情況;省(市、縣)共同建立流域聯席會議協調機制及機制運行情況;“共同決定+條例”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意見建議。
3月16日至18日,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將在瀘州市開展執法檢查,通過實地檢查、個別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全面了解法規貫徹實施情況,對普遍性和突出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據悉,在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中,我省持續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布局,治理重點工業企業,加快淘汰關停赤水河流域小造紙廠、釀酒作坊等污染企業;基本實現赤水河流域四川段城鎮污水處理廠全覆蓋;建立健全流域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鄉鎮生活垃圾轉運機制;積極推進赤水河流域小水電清理整改、廢棄礦山環境問題整治;采取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措施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在全國首次開展多省份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試點。2021年,赤水河4個國考斷面中3個水質達到Ⅱ類、1個為Ⅲ類,流域水質優良。
為推動“共同保護+條例”貫徹落實,我省將持續深入打好赤水河流域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定力,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推進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有效保護居民飲用水安全,加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交辦信訪件整改進度,強化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礦山固體廢物管理,加大小水電綜合整治力度,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同時,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及下步執法檢查反饋問題,我省各相關部門也將堅持實事求是,不隱瞞、不遮掩、不虛報,逐一整改到位。省生態環境廳將進一步強化統籌,建立問題臺賬,實行銷號管理,督促全力整改到位。省直有關部門(單位)也將此次執法檢查發現問題整改納入日常督查(暗訪)內容,采取清單管理、專項督察、暗查暗訪等方式加強督促,對問題整改不力、工作滯后、推諉扯皮、弄虛作假、群眾反映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及時約談,對造成嚴重影響的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