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互聯網已經成為億萬民眾共同的生活空間,而網絡謠言,傷害著每一位虛擬空間居民的切身利益,努力營造一個沒有謠言、風清氣正、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是關乎所有網民的大事。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法律面前不容“謠”言惑眾。2022年5月19日,由中共四川省委網信辦主管,四川省網絡治理研究中心主辦,封面新聞承辦的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正式上線兩周年。兩年時間,平臺通過7700余條權威辟謠信息、1100多個原創辟謠作品、數十個特色辟謠專題,在全網發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辟謠之聲”。

執利劍 粉碎網絡謠言
針對熱點事件,平臺及時反應,快速出擊,第一時間斬斷謠言傳播鏈條。
2022年1月13日,平臺開設“【辟謠】這些冬奧謠言別信”專題,發布辟謠稿件26條,包含“新冠陽性外國運動員赴三里屯游玩”“冬奧選手微博賬號取消關注他人”“谷愛凌奪冠賽道旁是‘核反應堆’”“‘獵豹’是裁判系統攝像機”“北京冬奧會操縱核酸檢測結果”等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該專題站內閱讀量超120萬,全網閱讀量近400萬。
2022年3月15日,平臺創建了3·15報道專題——《“3·15”特別報道 重拳粉碎謠言》,集納與消息陷阱、虛假宣傳、反詐防騙相關的內容,相關報道專題全網閱讀量超260萬。
2022年3月21日,東航墜機事件發生后,平臺密切關注涉此事故的各類信息,及時集納和發布各種辟謠信息,切斷謠言傳播鏈,全網綜合閱讀量近90萬。

勤創新 占領辟謠高地
從上線至今,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已發布權威辟謠信息7700余條、原創辟謠作品1100多個。其中,全網閱讀量超過百萬的稿件近100條,31條辟謠稿件閱讀量過億。
平臺特別推出了戰疫-斬謠臺、熊貓捉謠月榜、小清話辟謠、流言粉碎機、辟謠知識點、警示臺、防騙小貼士等原創特色欄目,憨厚可愛的“熊貓俠”、專業干練的“小清”等卡通形象組成“辟謠天團”主動出擊,創新的辟謠形式,讓謠言無所遁形。

過去一年,《小清話辟謠》已經從1.0版本迭代到2.0版本,從二次元進化到了三維擬人化。目前,《小清話辟謠》共發布20期,熊貓捉謠記系列主題漫畫已推出21期,相關內容原創產品已成為四川辟謠戰線上最具科技感、最具現場感的網絡品牌欄目。
共建設 打造聯動體系
兩年時間,平臺推動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聯盟各聯盟單位和成員單位協力共舉,發揮各自優勢,多維共建四川互聯網聯動辟謠體系。
2021年6月至8月中旬,平臺在四川網絡治理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考試院指導下,聯合封面新聞、全省各新媒體網站、融媒體中心,推出“考試季 備考辟謠錦囊”系列報道,揭露涉考謠言、破除擾人騙局、消除民眾疑慮。相關稿件在各省級媒體、各市縣區一級融媒中心同步發布,系列報道的全網閱讀量近690萬。
2021年10月11日至10月17日,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重要活動正式啟動。平臺作為宣傳主陣地,面向公眾普及《網絡安全法》,引導網民辨識網絡謠言、網絡侵權等違法與不良信息,并推動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聯盟成員單位持續開展宣傳普及活動。
2022年1月,由中共四川省委網信辦主辦,四川省網絡治理研究中心、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承辦的“2021年度四川互聯網辟謠優秀作品”評選活動順利結束,20件辟謠優秀作品正式出爐,這些獲獎作品涵蓋了疫情、食品安全、暴雨、突發事件等方方面面,不僅有效遏制了謠言的傳播,更是幫網民擦亮了雙眼。

再出發 營造清朗空間
今后,平臺將持續致力于提升辟謠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權威性,同時加強“兩微”建設,優化用戶體驗。在不久的將來,四川和重慶兩地聯手打造的辟謠平臺也將正式上線,自古川渝一家親,兩地網民將攜手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共同捍衛線上“巴山蜀水”。
互動丨即刻加入,邀你傳遞指尖正能量
從現在起,一起動一動手指,加入這場捉“謠”的行動吧。
1、點擊登錄“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2、點擊網站右上方“線索提交”按鈕
3、頁面跳轉至封面新聞“快上云求助”,點擊“云辟謠”選項
4、進行用戶注冊/登錄后,上傳線索內容
5、關注“四川辟謠”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

封面新聞記者 鄒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