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市場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疫情發生以來,新經濟企業持續面臨用工難、融資難、市場拓展難等問題。此前,成都相繼出臺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有力有效地緩解企業壓力,增強市場主體應對困難的底氣。
成都市新經濟委持續開展政企供需對接活動,助力新經濟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做新”。今年新增上市的成都新經濟企業已達5家。
新經濟企業發展如何?我們通過實地采訪發現,有這樣的一些企業值得關注:他們或“專攻于技”,或“勇于創新”,在新經濟浪潮中乘風破浪,突出重圍。
“‘壓力測試’下,成都新經濟企業的突圍術”系列報道,聚焦“技、道、勇、謀、勢”五個關鍵字,探討疫情下新經濟企業發展態勢。今日推出系列報道第二篇,聚焦關鍵字:“道”。
道:企業競速趕超之路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23日訊 “估值過億、成都體育產業領頭羊之一、中國足球領域數字化的代表之一……”以上都是成都城市綠茵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市綠茵”)閃亮的“標簽”。四個“半路出家”的創業者因為共同的愛好——足球而相聚,初衷是為足球愛好者打造一個預約場館、組織賽事的服務平臺。
然而,城市綠茵創始人兼CEO的晁旭彤很快發現,在足球數字化領域,尤其是to C領域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了,獲客成本被推得很高。原本以為前路是“一片坦途”,結果“坦途”瞬間變成“曲折的小徑”,晁旭彤深知,唯有“變道”,才能走出一條屬于企業自己的路。

機緣巧合之下,晁旭彤了解到成都足協對于足球數字化的迫切需求。“當時,足協有關負責人強烈建議我們先從B端做起,而不是C端。”以成都為例,參與成甲、成乙以及青少年賽事的人,包括教練、裁判、球員等都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足協的管理。每年數十萬人次參與到這個龐大的賽事體系中來,如何編排全年賽程、協調球隊、調集裁判員教練員,需要處理海量的數據、應對繁雜的工作。
在成都足協的支持下,城市綠茵快速轉向服務足球協會,發展SaaS管理平臺,并在成都全域推廣使用。2017年夏天,城市綠茵開始著手中國足協男子及女子的青訓管理系統,在全國打響名聲;2019年,雙方開始全力推進合作;2020年9月,中國足協有關負責人前往城市綠茵調研,為后續的合作定下基調——“中國足協與城市綠茵,協議合作,共同開發。”后來,隨著支付寶的加入,2021年底最終形成了中國足協、支付寶、城市綠茵的三方合作框架。
彼時的城市綠茵,不僅抓住了中國體育產業數字化的風口,在時間的精準對接上了行業資源,也獲得了優質資本的青睞。2018年,城市綠茵從IDG資本獲得3000萬元A輪融資,被注入了渴望已久的新鮮血液。

在晁旭彤看來,“體育產業的數字化需要久久為功。但經驗告訴我,一些投資者急于求成,還是希望他們投資的企業可以快速增長、快速變現。尤其是疫情過后,資本變得比以前更加謹慎了。”
作為市場主體,企業的發展始終與城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城市綠茵所在的成都,作為“十四五”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之一,正駛入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的快車道,社會足球、校園足球、精英足球等持續發展,城市足球賽事體系不斷完善。
如今,城市綠茵也正加快在城市的綠道體系、公園體系中不斷植入體育消費場景。據悉,城市綠茵已經與成都市體育局共同打造了成都全域體育數字化云平臺“運動成都•體育生活地圖”。在此基礎上,還將向全體育的數字化邁進,并著力發展“體育+保險”“體育+文旅”的數字化。(王雷)
(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