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四川在線

四川日報發表“蜀平”文章:理論創新引領偉大征程
2022年10月15日 08:45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韓金雨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際,四川日報發表署名“蜀平”的重要評論文章——《理論創新引領偉大征程》。

  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理之光凝結偉大共產黨人的智慧,在每一個歷史抉擇的重要關頭,照亮前行的方向,熠熠生輝。我們沒有理由不追光而行,將理論創新進行到底。

  文章認為,從不同時間尺度、不同觀察角度分析歷史進程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十年,探究理論創新如何推動歷史,站在歷史的深厚基礎上堅定走向未來,是我們的必答題。

  文章分別從40多年改革開放史、70多年新中國史、100年黨史、500多年社會主義發展史、5000年中華民族發展史來觀察分析新時代這十年的理論創新,以及理論創新對實踐的作用,認為——

  一切歷史的精華就在于思想,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引領。先進的思想必定與非凡的事業彼此輝映,科學的理論必定與偉大的實踐相互促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我們黨的生命力所在,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引領,是我們贏得偉大斗爭、偉大勝利的力量源泉。

  只有理論被群眾所掌握,轉化為現實力量,用以實現既定的目標,馬克思主義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好”,中國共產黨才“能”!

  文章號召——

  歷史的進程從哪里開始,思想的進程就從哪里開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矢志不渝跟黨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將理論創新進行到底!

  全文如下:

  理論創新引領偉大征程

  蜀平

  (一)

  2012—2022,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十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

  面對多重困難交織嚴峻復雜的內外環境,黨帶領億萬人民攻克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了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四川矢志不渝跟黨走,奮力拼出巨大成就。經濟總量從排名全國第八躍至第六,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國同步小康,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更加牢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疊加,創新發展動能強勁……四川發展,是黨和國家十年輝煌成就的生動縮影之一。

  漫漫歷史長河,十年不過一瞬。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理之光凝結偉大共產黨人的智慧,在每一個歷史抉擇的重要關頭,照亮前行的方向,熠熠生輝。我們沒有理由不追光而行,將理論創新進行到底!

  惟其規律揭示愈深刻,方顯理論引領之巨力;惟其引領之巨力,方顯真理之光愈偉大。此時此刻,歷史的三峽驚濤拍岸,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又到了新的關口。從不同時間尺度、不同觀察角度分析歷史進程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十年,探究理論創新如何推動歷史,站在歷史的深厚基礎上堅定走向未來,是我們的必答題。

  (二)

  北京展覽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央綜合展區,陳列著由西南交通大學簽署的我國第一份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協議。西南交通大學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經驗全國推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之一。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先易后難,隨著實踐深入,30多年后逐漸蹚入“摸不到石頭”的深水區,留下體制機制和利益藩籬的“硬骨頭”,不改沒出路,改卻高難度。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明確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化,再到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在不斷形成共識中日益強化。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治理社會主義這樣的全新社會,以往并沒有好經驗。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就是要破除在生產關系、上層建筑方面不利于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基礎變革的阻礙,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激發和釋放社會活力,不斷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完善和發展。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堅持,使全面深化改革從認識論、方法論到價值論,從總目標、大方向到動力源形成完整體系,從此前進方向更加明確、價值取向更加鮮明、方法路徑更加成熟、胸懷視野更加開闊,為“中國之治”指明了方向。

  有了方向,十年來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圍繞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不斷釋放制度紅利。

  作為西部唯一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四川全省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亮點紛呈。涉及全省的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實現縣域經濟版圖整體性重塑、城鄉融合格局系統性改造、基層治理體系結構性變革,更利于社會活力和生產力活力釋放;在關鍵環節,職務科技權屬、電力體制等改革調動相關要素積極性,國資國企“1+6”改革讓國有經濟動力、活力、競爭力持續增強;在川渝高竹新區組建全國首個跨省域稅征管服務中心,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取得成效;天府中央法務區走出一條法務業態全鏈條發展新路徑,以法治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護航……改革在各個方向全面縱深推進。今天的四川,正加快成為改革發展的新高地。

  開放也是改革。2022年9月15日,四川首趟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班列滿載四川茶葉從成都發車。新開的國際貨運線路將促進四川與中亞地區的往來。在全球化逆流中奮力突圍,更深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今天的四川,正加快成為開放的新前沿。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新時代十年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創新,對40多年改革開放史的貢獻。

  (三)

  2020年6月,連接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與外界的公路通車后,全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歸零。打贏脫貧攻堅戰,四川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5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序列,和全國同步全面小康,又同步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現代化,全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近代以來,擺在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擺脫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狀態,尋求中國走向現代化之路。新中國從“一窮二白”起步,開始社會主義現代化探索,一路風雨坎坷,一路總結經驗。

  現代化是個“常用詞”,但要付諸現實并不容易:現代化的前提是工業化,全世界目前工業化國家不超過30個。中國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讓現代化進程大大提速,堪稱奇跡。就是在對“奇跡”經驗的總結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響亮提出“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回答“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時代最強音。

  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描繪了藍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一藍圖,充分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特有的政治氣質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基于國情,但并非不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現代化經驗,學習借鑒也不是亦步亦趨、完全照搬別國,更不是要搞西方那樣的資本主義,而是為我之所用。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上已明確兩步走: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根本原則在于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走自己的路。重大舉措上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我們將戰略的堅定和策略的靈活結合起來,構建能夠在復雜變動的國內外形勢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發展格局,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做好自己的事情。

  若非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阿布洛哈與外界的公路或許不會在此時通車,曾經“一步跨千年”的涼山也不會在全國全省的幫助下擺脫貧困。而今,涼山州安寧河谷正打造“天府第二糧倉”,為端牢“我們自己的飯碗”多做貢獻;不唯GDP,全省取消5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和生態脆弱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地區生產總值考核,近三分之一的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綠色成為四川最靚麗的底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正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載區和創新要素加速聚集地……“爭上游”的四川正走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意氣風發。

  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新時代十年發展道路的理論創新,對70多年新中國發展史的貢獻。

  (四)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外,四組大型漢白玉雕塑《信仰》《偉業》《攻堅》《追夢》巍然矗立,許多觀眾直言——震撼。來自長征路上夾金山的漢白玉,潔白而堅硬,象征著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和戰斗力。是什么讓世界第一大黨永葆純潔性和戰斗力?

  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一貫強調領導核心的重大作用,始終注重科學理論的指導地位。馬克思曾經形象地指出,“一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對于擁有9600多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全黨有核心,黨中央才有權威,黨才有力量。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表明,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和中央領導集體,是黨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重要保障。百年來,每到緊要關頭、每臨嚴峻考驗,我們黨依靠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指導思想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不斷開創新局面。

  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從百年黨史感悟黨的十八大以來10年偉大變革,最根本的創新就是“兩個確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治理好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民主集中制,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破題,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探索出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實踐證明,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在新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一光輝思想,在新時代黨中央治國理政偉大歷程中彰顯出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十年來,正因為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全國49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贏得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勝利。

  四川省委帶領全省500多萬黨員,團結全省各族人民,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的深切關懷轉化為奮進力量,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對四川殷殷囑托轉化為自覺行動。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抗震救災,經濟發展,在每一個戰場,總有共產黨員沖鋒陷陣,總有黨旗高高飄揚,迸發出“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強大力量。黨風顯著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更加緊密,今天的四川,干事創業的環境越來越好、氛圍越來越濃。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自我革命,是團結統一、勝利前進的重要保證——這是新時代十年黨的建設理論創新,對百年黨史的貢獻。

  (五)

  社會主義500多年,經過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從遭遇曲折到奮起振興的波瀾壯闊偉大歷程。在社會主義發展陷入低潮之際,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積極探索,在實踐中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持續努力,終于迎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歷史契機。特別是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助推世界社會主義從低谷走向復蘇,用事實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

  將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置于社會主義500多年發展歷程,最根本的理論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守正創新,賦予科學社會主義嶄新的時代內涵,讓科學社會主義煥發新的活力。

  守正,是守馬克思主義之“正”。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盡管時代變遷,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總趨勢并未改變,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保持堅定信心、對社會主義保持必勝信念的科學根據。

  創新,是創時代之“新”。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出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科學社會主義作出一系列重大原創性貢獻。比如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重大判斷,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矛盾學說;在社會主義世界歷史理論方面,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賦予科學社會主義嶄新的時代內涵。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認為,在中國話語體系中,理論并非抽象空洞之物,亦非粉飾門面,它實則源于中國的現實情況。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成為新的著力點。四川堅持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實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不斷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全面實行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9+3”免費職業教育和“一村一幼”;基本構建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人均期望壽命從75.2歲提高到77.95歲;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實現翻番……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現階段就是要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辦好。從四川而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煥發出了蓬勃生機活力,使馬克思主義以嶄新形象展現在世界上,極大增強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勇于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就一定能夠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這是新時代十年理論創新,對500年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貢獻。

  (六)

  2022年6月,眉山三蘇祠,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駐足感慨:“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們要敬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廣泛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閉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國的東西為圭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 是我黨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使命,反映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認識,極大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五千年中華民族發展史,積淀著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歷史性消滅絕對貧困,實現“民勞亦止,汔可小康”千年夢想;以人民為中心,目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號召全面深化改革向最難處攻堅,“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用傳統經典講時代故事,用中國道理講中國治理,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恒魅力和時代風采,讓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五千年悠悠歲月,中華民族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無數艱難困苦都挺了過來、走了過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就在于根植中華文化沃土,使古老的中華文明在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發了強大的文化自信。

  疫情防控,我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脫貧攻堅,我們鍛造“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一個多月前,四川瀘定發生6.8級地震,就在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地區,上演了一幕幕新時代飛奪瀘定橋式救援、強渡大渡河式救援,這既是長征精神的傳承,也是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接續,更是幾千年中國人不懼艱難、勇毅拼搏精神的發揚光大。干工作就是同困難作斗爭,同困難作斗爭既是物質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對壘。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憑著那么一股子氣、那么一股子勁,經受住了各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展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們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更加錯綜復雜,迫切需要我們拼出中國人的精氣神,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更加自信向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奮勇前進。

  讓文化自信發揮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這是新時代十年文化自信的理論創新,對5000年中華民族發展史的貢獻。

  (七)

  歷史大潮浩浩蕩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乘風破浪,它以強大生機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歷史,往往要經過歲月的洗煉才會看得更清楚。

  今天的歷史是過往歷史的延續,新時代十年延續并組成了5000年中華民族發展史、500年社會主義發展史、100年黨史、70年新中國史、40年改革開放史。從歷史里汲取營養,在歷史里成長,以理論創新和創新理論為動力,融入歷史又改寫歷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最為關鍵的歷史階段。

  歷史已經并還將證明,一切歷史的精華就在于思想,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引領。先進的思想必定與非凡的事業彼此輝映,科學的理論必定與偉大的實踐相互促進。

  歷史已經并還將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我們黨的生命力所在,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引領,是我們贏得偉大斗爭、偉大勝利的力量源泉。

  歷史已經并還將證明,只有理論被群眾所掌握,轉化為現實力量,用以實現既定的目標,馬克思主義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好”,中國共產黨才“能”!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即將隆重開幕,歷史即將翻開全新的一頁。歷史的進程從哪里開始,思想的進程就從哪里開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矢志不渝跟黨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將理論創新進行到底!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川觀新聞記者 尹鋼/攝

  (執筆:陳露耘 鄧也 周明華 劉志杰)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 |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久久 | 午夜免费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亚洲三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