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舉辦的5次會議中,從來沒有哪次會議像今天這樣把改革開放提到這樣一個新高度,這是新形勢也是新機遇。”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現場,不少與會者注意到了同一個細節。
12月30日15點,作為大會前設置的一個特別環節,只有短短20分鐘的“川渝共建改革開放新高地推進活動”,一口氣舉行了5個活動。在主會場與分會場的視頻連線中,來自機場、鐵路、公路、口岸等生產現場的建設者們,紛紛發來川渝兩省市重要開放通道、開放平臺等最新建設進展的喜訊。
時間雖短,但信息量和含金量卻非同一般。現場,雙方提出共建世界級機場群、共建對外開放大通道、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三個共建”,究竟帶來了什么樣的新目標、新信號?
新時代、新方位
從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到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再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已經連續舉辦過5次的川渝黨政聯席會議,在這一次會議活動中將主題聚焦在改革開放。
“三個共建”的最終目的就是共建改革開放新高地,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該負責人看來,這既是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也是新時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必然要求。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深刻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初見成效,強調要發揮獨特優勢,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全局,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聚焦改革開放,深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川渝兩地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改革開放相關決策部署的應有之義。”
在其看來,還有一個更加現實、更加緊迫的內生動力發展之需:相比東部沿海地區,川渝兩省市既不靠海也不沿邊,要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先機,必須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此次活動的舉行,標志著川渝兩地共建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戰略共識的進一步深化,也為未來拓寬相關領域的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與物流辦公室主任解偉,則看到了新時代背景下帶來的發展機遇。他認為,川渝兩省市正面臨“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機遇,特別是RCEP協定正式生效,黨的二十大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等,均為川渝共建改革開放新高地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長期關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對此次川渝兩省市連續提出的“三個共建”感到興奮。
“這是非常大的戰略提升。”王國文表示,無論是機場還是鐵路,長期以來川渝兩省市都有著高度的戰略重疊,隨著兩地深化合作共建,將讓整個西部地區發展極核化效應更加明顯,經濟活動的產出密度更大,輻射帶動作用更強。
新目標、新舉措
“向大家通報一個最新信息,成渝中線高鐵今天開工建設。”11月28日,在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分組討論現場,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鄭備向與會者分享了川渝重大項目建設的最新進展。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間最順直、最高效的直連通道,建成后成都、重慶雙城直達時間將進一步縮短至1小時內。
這樣令人振奮的場面,貫穿在2022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全過程,改革開放也成為這次會議上被提及最多的詞語之一。
一條事件軸清晰,呈現了這一年來川渝兩地為改革開放打下的堅實基礎:
建機制——
年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合辦公室改革開放專項工作組2022年重點任務》正式印發,雙方共同部署實施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高水平推進開放平臺建設、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8個方面33項具體任務。
3月,《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口岸物流體系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圍繞共建改革開放新高地,雙方制定了全面優化區域協同發展環境,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沿江綜合立體物流通道、國際航空網絡通道等物流通道,以及促進區域口岸物流降本增效等方面的“行動路線圖”。
7月,重慶市、四川省印發《成渝地區聯手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方案》,進一步強化重慶和成都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促進成渝地區協同擴大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合力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
抓項目——
新成昆鐵路線開通,中老班列(攀枝花)順利首發;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萬州新田港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等,以項目為依托,川渝對外開放通道能級不斷提升、功能不斷完善。
強平臺——
高水平打造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開發區;“一帶一路”對外交往中心和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加快建設;協同共建首批12個重點物流園區……以平臺為支撐,川渝兩地對外開放空間不斷延伸。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目的是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其中,改革開放新高地處于關鍵位置,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核心競爭力。”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川渝黨政聯席會議不僅鮮明提出了“三個共建”,同時在確定2023年重點任務方面,針對深化重點改革全域開放,也作出了進一步的部署和細化。
該負責人透露,以落實此次會議精神為指導,下一步將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改革方面,將深入探索開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以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契機,繼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爭取重慶市、成都市納入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等。
開放方面,將全力推進開放大通道建設,著力打造國際航運和物流樞紐;全方位深化開放合作,推動出臺示范區《改革創新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加快建設高能級開放平臺,高水平打造海關特殊監管區,新增實施一批高層級開放合作項目等。
著眼于“三個共建”,省政府口岸與物流辦副主任張巖則認為,隨著川渝省市在空間布局、口岸服務、基礎設施、運營組織等方面深化合作,將全面優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協同發展環境,打造高度一體化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口岸物流體系。
“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川渝國際物流大通道將實現多向暢通,國家物流樞紐功能加速完善,資源要素聚集輻射能力顯著增強,物流成本大幅下降,物流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國際國內資源配置、產業聚集、空間拓展功能顯著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面融入構建“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張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