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兩張亮麗名片
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在代表和實現人民利益上有著重要作用。
過去五年,十二屆省政協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高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履職出發點和落腳點,察民情解民憂,辦實事暖民心,打造出委員履職為民的兩張亮麗名片。
這兩張名片,彰顯政協擔當、體現政協優勢,廣受人民群眾好評。
第一張名片——
有事來協商:以小協商助解老大難
達州市大竹縣政協與重慶梁平區、墊江縣政協將“有事來協商”與“渝事好商量”深度融合,聯合開展議事協商,直接推動了三區縣村道連接拓寬項目實施完工,惠及沿線2000多名群眾。大竹縣八渡鄉花巖村村民農產品銷售成本實現大幅下降。
雅安市雨城區青江街道孝廉社區雅東麗都小區因污水倒灌引發重重矛盾。雨城區政協在孝廉社區召開協商會,相關各方當面談利弊論得失,最終達成了一致的解決方案。目前,該小區污水治理項目已投入使用近4個月,惠及小區居民及周邊商戶5000余人。
普沙絨鄉長草坪村蟲草采挖點存在群眾安全飲水困難問題,每年涉及300多人在山上的近2個月時間。甘孜州康定市政協把協商會會場搬到蟲草山上,有關政協委員、聯系點單位負責人、鄉村干部及群眾代表共同議定解決辦法,最終,群眾飲水安全得到保障。
這些,只是全省市縣政協“有事來協商”平臺運行情況的幾個切片。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協商的議題都很“微小”,但解決的都是“老大難”問題。
自2019年開始,省政協將“有事來協商”工作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舉措,在全省市縣政協先行試點、全面推開。各市縣政協大膽創新,建好用好“有事來協商”平臺,打造了“院壩協商”“帳篷協商”“碼上遞民情”等協商品牌,基層政協履職為民的途徑進一步拓展。
三年多來,省政協著力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協商力量下沉參與基層治理。聚焦黨政工作重點、群眾關心熱點、基層治理難點,全省共搭建“有事來協商”平臺20216個,組織各類小微協商1.9萬余次,提出意見建議4萬余條,幫助解決問題2.6萬余個,初步構建起覆蓋市、縣、鄉、村的四級協商網絡,打通了人民政協參與基層治理、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我省“有事來協商”已經形成了“平臺在一線搭建、調研在一線開展、問題在一線協商、思想在一線引領、共識在一線形成、力量在一線匯聚”的工作格局,成為了黨委政府工作“好幫手”、各界群眾“連心橋”、委員履職“新平臺”、政協工作“新抓手”。
第二張名片——
“雙助”活動:4萬余名政協委員參與
據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統計,自省政協啟動“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以下簡稱“雙助”活動)以來,全省各級政協共有4萬多名委員積極參與其中,引進項目和投資興業項目8972個,開展勞動技能培訓104.06萬人次,幫助群眾就業44.73萬人次,辦好事實事10.05萬件,個人捐款3.04億元。
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2021年5月,省政協啟動“雙助”活動并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和黨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工作體系,落實目標任務,加強督促考核。
全省政協各級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全力響應、積極投身“雙助”活動,聚焦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協力健全完善保障體系、“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基層社會治理“四個重點”,構建起省、市(州)、縣(市、區)三級政協聯動、委員踴躍參與的工作格局。
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分別確定了聯系指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帶頭深入基層調研,協調解決具體問題。緊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省政協先后召開3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針對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鄉村片區規劃編制、農業農村改革等提出意見建議,得到相關部門重視。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發揮專業優勢,積極組織委員開展科技下鄉、產業指導、“彝路相伴”、“鄉村振興、青年建功”等系列活動,整合資源開展結對幫扶。
堅持把“雙助”活動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事來協商”工作緊密結合、聯動推進,各市(州)、縣(市、區)政協因地制宜開展活動。助力推動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成都、德陽、眉山、資陽4市政協開展聯合調研;助力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廣安市政協針對村容村貌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組織履職活動;助力基層化解矛盾糾紛,雅安石棉縣政協推動5個少數民族鄉鎮推行調解機制。
廣大政協委員立足崗位,發揮專業、界別優勢,各盡所能。省政協委員雷文勇帶領公司帶動脫貧地區發展特色農業,僅支付農戶生豬代養費就達8億元;省政協委員夏華祥發揮所在黨派優勢,為雅安、廣元等地鄉村學校協調到價值2200余萬元的捐贈教學物資;甘孜州政協副主席劉洪利用抖音、微博等拍攝發布鄉村旅游宣傳視頻……如今,“雙助”活動已成為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群眾、收集反映社情民意和廣泛凝聚共識的履職平臺。
十二屆省政協履職為民活動記事
●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極端高溫干旱天氣對經濟社會的影響,2020年6月,省政協面向全省政協系統啟動委員走訪困難企業和困難群眾專項活動。省、市、縣三級政協組織和動員政協委員深入企業、群眾調研走訪,幫助協調解決問題,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提振信心。
●2015年至2020年,省政協在全省政協各級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中發起開展“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聚焦深度貧困,匯聚智慧力量,全方位、多渠道助力我省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2019年,“有事來協商”工作在16個縣級政協試點。同年,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建立“兩代表一委員”定期聯系社區制度,建好用好“有事來協商”平臺,探索政協協商同基層治理相結合的新形式。
●2020年,省政協印發《關于全面開展“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有事來協商”工作在全省市縣政協全面推開。
●2021年,省委常委會將“有事來協商”工作納入工作要點。省政協黨組安排主席會議成員深入基層督導調研。
●2021年,省政協啟動“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政協7萬余名新、老政協委員參加“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參與率近100%,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相關的政協履職38.3萬件(次),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教育、醫療等方面做好事實事51.5萬件(次),協調社會資金320.9億元,捐款捐物價值8.4億元。
●近兩年來,全省各級政協共有4萬多名委員積極參與“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引進項目和投資興業項目8972個,開展勞動技能培訓104.06萬人次,幫助群眾就業44.73萬人次,辦好事實事10.05萬件,個人捐款3.04億元。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省共搭建“有事來協商”平臺20216個,組織各類小微協商1.9萬余次,提出意見建議4萬余條,幫助解決問題2.6萬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