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虎辭舊歲,玉兔迎新春。農歷正月初三,“啟航新征程·幸福中國年”2023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暨瀘定縣春節文化惠民活動啟動儀式在甘孜州瀘定縣“9.5瀘定地震”得妥鎮繁榮臨時過渡安置點精彩演繹,喜迎癸卯兔年新春佳節。在活動現場其樂融融的歡聲笑語中,一批在抗震救災、災后重建和建設社會主義新瀘定事業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瀘定好人”受到了現場表揚。

據悉,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主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來自四川省、甘孜州以及瀘定縣的各專業和業余文化團體為廣大受災群眾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

當天上午,在瀘定縣得妥鎮繁榮臨時過渡安置點現場,鑼鼓喧天、人山人海,具有濃厚民族特色、充滿鄉村氣息的精彩文藝節目依次上演,高潮迭起、精彩紛呈,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群眾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瀘定‘村晚’能夠順利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不僅是得妥鎮的光榮,更是瀘定全縣人民的驕傲。通過‘村晚’舞臺不僅生動呈現了當地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發展的豐碩成果,也展示了‘9.5瀘定地震’受災群眾齊心協力共建新家園的美好新畫卷。” 中共瀘定縣委副書記四郎志瑪在致辭中表示。

一張張重建的美好藍圖,繪滿了群眾對幸福美麗新家園的期待和憧憬。在活動現場,受災群眾紛紛表示,自“9.5瀘定地震”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領導非常關心他們,紛紛深入受災現場,了解災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困難,廣大愛心企業和社會人士積極捐款捐物支援災區。目前,災區群眾衣食無憂,正凝心聚力,全力投入到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來。

瀘定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江水告訴記者:“這些節目全部取材于災區,一部分也由災區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用‘鄉音’傳遞‘黨音’,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接地氣的方式,讓災區人民樹立恢復重建的強烈信心,把災區群眾積極向上、不等不靠的精神面貌展現出來,在恢復重建中起到凝心聚力的巨大作用。”

當前,根據科學重建、人文重建、綠色重建的原則,瀘定縣編制完成了“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1+5+N”規劃方案,共規劃重建項目99個,規劃資金54.26億元,涵蓋住房重建、城鄉建設、景區恢復、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地質災害防治、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等方面。按照規劃,瀘定縣將力爭用兩年時間基本完成重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