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0日電 (任詩韻)“老鄉,進入林子千萬不能點燃枯枝干草,隨意丟煙頭,引發火災就惹禍了。”一大早,嘉陵區文峰街道黨家寺社區生態護林員柯昌炳就開始了巡山工作,他穿著制服,戴著袖標,遇見山里有人,就上去囑咐要注意防火。
每日巡山是柯昌炳的家常便飯,嚴寒酷暑,早出晚歸,堅守整整四年,從未間斷。“每天微信步數都會達到3萬多步,每天要在林子里待9小時以上,這3000余畝的林地就是我守護的地方。”柯昌炳表示,山林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一個小火星就有可能將整座山林毀掉,只要發現哪里冒煙起火,就要第一時間趕去撲滅。

“消防巡護摩托車上裝有滅火器、抽水泵、水帶等設備,主要用于對小規模火情進行前期處置。”柯昌炳說,在日常的巡山工作中還會對林下枯枝、干草等可燃物進行清理,以消除火患。
文峰街道充分利用宣傳車、喇叭、微信群等進行廣泛宣傳,在重點區域用擴音器播放森林防火提示。同時,成立了防火禁燒隊伍,加強巡查力度,保持通訊通暢,遇到突發情況,能夠做到及時妥善處理。
“為切實做好春季森林防滅火工作,我們強化督查,狠抓火源管控,采用‘人防+技防’‘地面+空中’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地面生態護林員、山頭瞭望塔、林間攝像頭、空中無人機的作用,構建起嚴密有效的管護體系。”嘉陵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做好森林防滅火各項工作,嘉陵區依托林長制和網格化管理,嚴格落實“三清單一承諾”“兩書一函”、分級包干等制度,把責任分解落實到屬地黨委政府、行業監管部門、生產經營主體三個層面,杜絕責任盲區。確定24名縣級領導和24個區級部門包保聯系督導鄉鎮森林防滅火工作,有效將“防”的責任鏈條延伸至山頭、林間。
目前,嘉陵區共有638名生態護林員,守護森林面積達55.45萬畝,他們堅守在崗位上,用汗水筑起一道森林“防火墻”,全力守護著全區生態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