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川觀新聞

科技部等聯合出臺重磅文件支持川渝這座“城”,將帶來哪些利好?
2023年04月14日 09:15 來源:川觀新聞 編輯:曹惠君

  4月12日,西部科學城建設迎來歷史性時刻——科技部等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首個專門支持西部科學城建設發展的文件。

  這份醞釀已久的文件中,首次明確了西部科學城“2+2”的先行啟動區范圍,提出了到2025年、2035年的建設目標,還從戰略科技力量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區域交流合作、組織實施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提出建設措施。

  這份為西部科學城量身打造的建設“路線圖”和“計劃表”有哪些特點?哪些內容值得關注?又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哪些利好?

  高定位

  首次明確西部科學城先行啟動區范圍

  這份《意見》由十二部委和川渝兩省市聯合出臺。第一條開宗明義,西部科學城要“努力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縱深承載地、西部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策源地、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引領示范地、‘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的開放新高地”。

  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楠說,這“四個地”給了西部科學城極高的定位。

  建設西部科學城是黨中央作出的戰略部署。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部署,西部科學城隨之而生。2021年10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出臺,明確了“一城多園”的共建模式。

  在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研究員張志強看來,西部科學城所在的成渝地區,具有地理區位優越、科技創新實力較強、產業基礎較好、創新環境優良等優勢,能夠更多更廣地集聚全國、全球創新要素,并且對外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其影響不僅輻射到中西部地區,還可以輻射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因此,《意見》中點明,建設西部科學城對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支撐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城多園”到底包含哪些區域,此前的公開文件中并未明確。

  這次《意見》指出,以西部(成都)科學城、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作為先行啟動區,首次明確了“一城多園”的先期建設范圍。

  張志強分析,“2+2”的模式,從數量上看,四川和重慶是持平的;質量上來看,四地都極具高能級創新優勢。

  西部(成都)科學城聚集了國家級創新平臺93個,落地國、省級重大科學裝置6個;中國(綿陽)科技城是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匯聚了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西部(重慶)科學城、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等核心承載區加快建設,集聚各類研發平臺964家,成為重慶市科技創新主引擎。

  此外,“先行啟動區”的設計,也為后續其他區域加快創新發展、加入西部科學城,為科學城逐步構建“核心帶動、多點支撐、整體協同”的發展態勢留下了口子。

  高要求

  實現目標需要全力以赴

  對高定位、高起點的西部科學城,國家部委有高要求。

  不少受訪者均注意到,目標中提出——到2025年,西部科學城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達到80件以上。

  這是事關科技研發投入和產出的兩項關鍵指標。對比近期數據來看,2021年川渝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僅為2.22%,距離5%差距甚遠。此外,2021年川渝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僅11.18件;而高價值發明專利則是在發明專利中“優中選優”,數量更少。

  “對比現狀來看,盡管西部科學城聚集了川渝兩地高能級、高密度的創新資源,要實現上述兩項高遠的目標,仍需全力突破。”張志強表示。

  為此,《意見》中列出了涵蓋戰略科技力量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區域交流合作、組織保障等五大方向15條具體措施,為西部科學城建設賦能。

  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舉措“能納盡納地滿足了川渝兩地科技創新重大需求,可以說是一場‘及時雨’”。支持川渝共建聯合實驗室、規劃建設成渝中線科創走廊等兩地在2022年末提出的合作項目,也均被納入《意見》中。

  張志強認為,此次出臺的舉措務實可行。他以戰略科技力量打造為例。國家實驗室是當前戰略科技力量中的“王牌”,是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意見》中明確支持西部科學城的優勢科技力量,參與國家實驗室“核心+基地+網絡”建設,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在大科學時代,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推動國家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國之重器”。《意見》中單列一條,明確在西部科學城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提到了跨尺度矢量光場時空調控驗證裝置、電磁驅動聚變裝置等多個項目。

  新利好

  首提培育創建成渝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對比以往的文件,此次出臺的《意見》中,還有不少對川渝地區的新提法、新利好。

  當中提出,“圍繞綠色技術、智能技術相關領域,整合成渝地區創新資源,培育創建成渝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記者了解到,這是國家層面首次提出支持在川渝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且明確了領域方向。

  這一高能級的產業創新平臺,對國家重點產業領域技術創新發揮戰略支撐引領作用,分綜合類和領域類布局建設。當前,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僅有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3家。一旦獲批建設成渝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提升,也有助于突破制約國家和區域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

  《意見》還提出了“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這也是首次提出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布局這一平臺。張志強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是題中之義。

  先導試驗區是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重要載體。布局建設先導試驗區,可以進一步匯聚高端科技資源,支撐區域創新高地建設,對于探索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試點示范機制和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新利好還體現在《意見》提出了不少給西部科學城先行先試的任務。例如允許在西部科學城試點實行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吸引集聚政策。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研究員陳云偉介紹,這次《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允許中央企事業單位科技人才按有關規定在西部科學城兼職并取得合法報酬,實行專業技術人才落戶“零門檻”。“這是在為人才解綁,有望切實助力西部科學城柔性引進高端人才。”

  此外,當中還提出深化西部科學城協調會議機制,在園區協同管理、項目稅收分成、指標統計協調、利益爭端處理等方面先行先試。

  如何搶抓機遇,釋放政策紅利?張志強認為,《意見》提出的方向和措施都很務實可行,但要著力進行具體的有特色的突破,還有很多細節要針對性地打通。

  例如,四川在謀劃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時,應更注重偏向學科領域關聯度廣、科研機構使用多、對經濟社會拉動更密切的項目;在制定頂尖科技人才引育方案時,可參照深圳、湖北等地,對高端人才、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進行部分補貼。

  “國家層面給了很多利好,川渝兩省市要搶抓機遇,精準發力,不能停留在喊口號上。”張志強說。

  (來源:川觀新聞)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中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视频 |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 亚洲AV激情码国产一区 | 日韩艳情国产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