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5日電 (石玲莉 羅心平)作為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的瀘州,近年來,全市聚焦織密線網、政策加持、降本增效“三大路徑”,積極開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三年一評估動態考評工作,鞏固創建成果,深入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向上向新向綠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展現出未來瀘州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發展新場景。
織密線網,三級配送網絡全覆蓋
消費的提升,離不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支撐。2023年,全市累計完成貨運量9579.511萬噸,同比增長8.73%,貨物周轉量136.95億噸公里,同比增長7.20%。城市綠色貨運配送需求旺盛,全市優化城市綠色貨運配送體制機制,主城區建成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5個,公共配送中心7個,末端共同配送站80個,城市貨運配送基礎設施三級節點網絡。以城市配送帶動城鄉物流發展,通過打造全網絡節點,統籌城鄉共網,推進交商郵供資源互補共享、城鄉共同配送等舉措,統籌解決全域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打造建設“交通+郵政+商貿+供銷”的發展新亮點。
積極推進全市“智慧物流”建設,建成集物流業務,運行監測、政務信息、企業日常監管、信息查詢、交通誘導等功能為一體的“四川瀘州城市綠色貨運配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該平臺整合交通、公安、商務等部門政務信息,實現與中國物流(瀘州)有限公司等城市配送企業的對接,可實現監控城市配送企業車輛運行、配送軌跡跟蹤、客戶滿意度評價、監控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能夠為貨主和配送企業提供信息查詢、車輛監管、交通誘導、數據分析等服務。2023年,平臺已持續監測接入的508輛城市配送車輛實時運行情況,優化了市域與主城區范圍兩級圍欄,提高了城市配送信息化操作與智慧化監管水平。
政策加持,給貨運配送車“開綠燈”
物流配送的精準,離不開政策指引和扶持。制定《瀘州市城市綠色貨運配送運力調控制度》《瀘州市城市共同配送車輛選型技術指南》和《瀘州市快遞業末端服務電動三輪車規范管理公約》等政策,積極引導和促進使用符合標準的配送車輛,加快推進城市配送車輛標準化、標識化管理。充分發揮發改部門規劃引導、電力部門服務保障、企業自建的多方聯動優勢,不斷完善充電設施,著力綠色健康新發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可供電動貨車使用的充電站123個,充電樁1503根,有效解決新能源貨運配送車輛充電難題。
發布《瀘州市城鄉高效配送骨干企業培育指導方案》,積極培育配送骨干企業,構建城市配送“四共一同”的戰略格局,打造共用倉儲配送中心、共用配送車輛、共享網絡信息、共享網絡資源、同城配單,運作高效、服務規范的專業配送隊伍,創造城市配送規模和實力的新優勢。目前,全市具備運作高效、服務規范的AAA級(含)以上物流企業數量為17家,其中典型城市配送企業3家,包括誠通物流、華儲物流、君安物流等承擔城市內大型超市、貨物集散中心、批發市場等快消品和生活物資配送任務的企業。
降本增效,開啟集中配送新模式
包裹“火速配送”得益于“智慧倉儲”給力。大力推進共同配送和集中配送,優化城市配送模式,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減少社會車流量和鬧市卸貨妨礙交通現象,緩解城區交通擁堵,提高車輛的裝載率,節省物流處理空間和人力資源,提升商業物流環境,改善整體社會生活品質。目前,瀘州市通過優化城市配送模式,中心城區商貿流通企業共同(集中、夜間)配送貨運量占全部商品配送總量的63.4%,大中型商貿流通企業基本形成了以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為主,大宗品牌商品直送為輔的城市貨運配送新模式。
如今,在瀘州市物流園區的倉庫,每一個倉位,每一件貨物都標有條形碼、卸貨、放貨、取貨,原先這些需要依靠人完成的體力活、腦力活,現在依托“智能網聯”一站式解決,裝卸率提高70%。全市已建成的物流園區、配送站點、專用停靠點、新能源配送車輛、以及充電站設施等實現信息共享、數據上傳、全局可觀,更有一張全市配送熱力圖,繼而感知重點區域內綠色配送車情、站情、運情等信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