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4日電 (吳平華 杜云 張必柱)近年來,為高效推動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筠連縣團林苗族鄉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基礎建設、提升便民服務、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夯實基礎激發文旅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我今天來辦理屋基證,不到兩個小時就全部辦理完成了,也不用跑幾次了。”村民舒忠銀對當前的便民服務水平很是滿意。
團林苗族鄉便民服務中心通過簡化審批流程,大大縮短了辦理時限,如通過推行“一網通辦”“一窗受理”等措施,實現政務服務的一站式辦理,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要致富,先修路。為了打通制約鄉村發展的瓶頸,采用“上中下”聯動方式,成功對上爭取團林至蒿壩22.4公里道路納入全縣重點項目,并快速推進建設,自開工以來目前擋墻已完成90%,水溝澆筑已完成80%,正在完成路基拼寬以及涵洞安裝建設,優化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對鄉內環線公路進行提檔升級,全鄉硬化公路達110.9公里,擴寬改造42.7公里,充分調動村民群眾,采取“補助+自助”的方式,帶領村民小組修建產業便民路94.5公里,切實提升群眾生產生活獲得感。
民有所需,服務必所及。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快遞到家是提升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環節,“因為人口基數不大,快遞公司在設置服務站點時基本都不會考慮在我們鄉上,為了讓快遞公司能夠在鄉上設點,我們多次與圓通、韻達、郵政等公司協商,通過多方努力,目前有3家公司在鄉上設置了服務點。”團林苗族鄉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員林煥英介紹到。通過優化配送路線,降低快遞公司配送成本的同時,提高配送效率,每年為群眾至少節約20萬元物流費用。
后溝水庫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煙水工程水庫,為了讓水庫資源更好惠及當地群眾,團林苗族鄉通過與縣水利局、筠連縣畜牧水產中心、筠連縣三川水務公司溝通協調,成功取得后溝水庫開發經營管理權,利用現有資源開放垂釣、燒烤、露營為一體的家庭周末休閑地,不僅豐富了群眾業余生活,解決了多崗位人員就業問題,帶動周邊群眾餐飲住宿娛樂行業快速發展,同時也拉動了村集體經濟不斷增收。
鄉村振興不僅要有型,還要有魂。為更好塑造苗鄉文化靈魂,團林苗族鄉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蠟染”作為鄉村文化核心,以此打造苗裔文化體驗圣地。通過建立“苗族蠟染”基地不僅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還不斷宣傳和傳承壯大了苗鄉特色產業。
“我們將立足縣委農旅商貿融合片區發展定位,”團林苗族鄉黨委書記鄭萬江表示,“通過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文旅活力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不斷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