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6日電(王爵)近日,以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主題的“萬千氣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訪活動在廣安啟動。儀式結束后,中央媒體駐川單位以及省級主流媒體記者代表們前往全國首個跨省共建的省級新區——川渝高竹新區。
媒體記者們來到川渝高竹新區的制高點胡家梁子觀景臺處,一塊界碑,一面是四川廣安一面是重慶渝北。據了解,川渝高竹新區規劃面積266平方公里,其中廣安市137平方公里、渝北區129平方公里,設在四川鄰水縣和重慶渝北區交界處,緊靠重慶中心城區,屬“重慶半小時通勤圈”。目前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主要發展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等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都市近郊現代農業“2+1+1”產業體系,工業產業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其中80%企業來自重慶,90%產品為重慶配套。
據悉,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區入駐企業已達205戶,投產89戶,汽車零部件企業占主導,形成配套產業集群,2023年規上工業產值達到58.55億元。

在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據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主任潘縉生介紹,高竹新區橫跨川渝兩省市,分界線兩側,僅稅費方面,兩地的政策差異梳理出了118項。隨著新區建設提速,企業相繼入駐,為利企便民,全國首個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也逐漸完善。在探索打破行政壁壘、層級界限和空間分割的道路上,始終思索著該如何前行。目前已對50項稅費政策執行口徑達成一致,剩余68項正逐步統一。目前,川渝高竹新區已實現了智能填單機等智能終端一應俱全,納稅人可以實現自助辦稅、發票申領、發票代開、智能填表、一體辦稅等體驗。以往需要重慶、四川兩頭跑的納稅業務,現在一個大廳就能完成。
當日下午,媒體記者們來到位于廣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玖源新材料項目、誠信新材料鈦系列產品項目、利爾綠色植保系列項目、和邦生物雙甘膦項目,現場處處呈現出熱火朝天的生產建設場景。

在利爾化學產業園,當記者問到廣安利爾化學有限公司當初為什么選擇廣安時,廣安利爾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榮臻介紹說,是因為企業最看重的是一個地方的政府服務環境,廣安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位置,這里園區規劃好,整個產業鏈比較完善,政府服務又很到位,有較好的產業發展生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給園區帶來的各種利好和突出成效。
據了解,該園區總占地面積2100畝,一期項目占地約400畝。其中:年產1000噸丙炔氟草胺項目和年產3000噸草銨膦項目已于2018年8月建成投產。作為廣安新建的“四個百億項目”之一的利爾綠色質保系列項目總投資118億元,占地1206畝,2023年一季度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建成投產,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產值180億元,納稅36億元。屆時,利爾公司在廣安總投資規模將達155億元,年產值將達250億元、年稅收40億元以上。

6月4日,媒體記者來到位于岳池經開區的醫藥健康產業園。據介紹,目前,岳池醫藥健康產業園醫藥企業已達64戶,擁有藥品品種370余個。在抗感染、抗腫瘤等領域擁有一批特色優勢產品,產品已經出口歐美、日韓、俄羅斯等海外市場。
借助“雙圈”建設的契機,該園區與重慶國際生物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掛牌成立四川岳池綠色原料藥飛地園區,并且與12家重慶醫藥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岳池經開區投資服務中心主任鄧海表示,目前,岳池園區已承接21戶成都醫藥企業落戶,轉移藥品品種145個,引進成都籍管理人才296人、技術型人才581人,形成了政府、企業、人才多維度交叉式合作機制。如今,該園區醫藥企業與成渝地區企業的精準對接、配套協作,建立起了完善的跨區域上下游產業鏈,促進著成渝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盛毅說,廣安如何主動接受成都和重慶都市區兩個大都市圈的輻射?可以利用高竹新區這樣一個平臺,探索深度融入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利用毗鄰重慶都市圈的地位,以當好產業配角為突破口,如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衛星城,融入成都,則從特定的產業協作入手,如岳池,尋求與成都的優勢互補,讓研發在成都,生產在岳池的思路落地。除產業外,以后廣安還可以從公共服務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多角度,全方位融入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