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記者從成都市科技局獲悉,由在蓉科研團隊、科學家牽頭和參與的 22個科技項目成功上榜榮獲 2023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裴德樂教授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9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6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39項。同時,還評選出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0人。
據初步統計,由在蓉科研團隊、科學家主持或參與完成的22個科技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羅先剛團隊領銜的“懸鏈線光學”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由四川大學教授張茹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的“深部能源開發巖體應力場透明解析技術及應用”等5個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由電子科技大學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的“功率M0S與高壓集成芯片關鍵技術及應用”等10個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另有6個項目為專用項目。
除此之外,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在裴德樂教授,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據了解,裴德樂教授自2015年全職來華工作、加盟電子科大以來,與中國科學家合作,在國際腦電常模、腦電零參考和腦器交互技術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作為主要發起人創建全球大腦聯盟組織,發起“中國-古巴-加拿大”國際腦科學合作計劃,在電子科大構建了連接全球腦電學者的WeBrain平臺,為中國腦科學的國際化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