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深入,金融服務在推動鄉村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日益凸顯。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以下簡稱“農行四川省分行”)緊抓全國首個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機遇,致力于金融創新,以期為鄉村振興提供全面、多層次的金融支持。
四川作為農業大省,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深厚的產業基礎。川糧、川豬、川果等特色產業既是四川農業的亮點,也是鄉村振興的潛力所在。如何激發這些產業的內在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生產效率提升,成為“三農”金融的新命題。
作為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推手,農行四川省分行勇敢邁出創新步伐,在綿陽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的指導下,率先推出了“綿州農房增信貸”產品,為鄉村振興打通新的融資路徑。此產品利用確權農房作為貸款增信的依據,通過科學的價值評估和嚴格的風險控制,為農戶提供高額度、低利率的信用貸款,有效解決農戶資金不足的難題,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和鄉村經濟的發展。
自2023年9月推出以來,“綿州農房增信貸”已取得顯著成果。截至目前,已有8500多戶農戶獲得授信,授信金額達23.3億元,累計貸款投放超過12億元。

將“不動產”變成“活資金”破解融資難題
在綿陽市,金融產品“綿州農房增信貸”正在逐步改變農村面貌,成為農戶增收致富的得力助手。
綿陽市鹽亭縣天水村有部分返鄉創業的村民曾面臨融資困難。由于農房無法作為抵押物,難以從銀行獲得高額度的貸款支持。關鍵時刻,農行綿陽分行推出“綿州農房增信貸”,將確權農房作為貸款增信的關鍵要素,“沉睡”的農房資產被“喚醒”,從“不動產”變身為“活資金”。
鹽亭縣天水村的村民鐘貞秀是受益者之一。她經營生態農業綜合體,隨著業務規模擴大,流動資金需求增加。她在急需采購綠色標準肥料時遇到資金瓶頸,“綿州農房增信貸”及時為其提供幫助,在短短三天內便給予100萬元貸款支持。如今,她的果園實現“月月有鮮果”,成為當地知名的采摘體驗基地。
同樣受益的還有江油市方水鎮白玉村村民李榮強。該村是遠近聞名的“甜美果鄉”,每年舉辦的桃花節、枇杷節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李榮強抓住鄉村旅游的發展機遇,積極開發農旅項目。然而項目開發需要大量資金,通過“綿州農房增信貸”,他成功獲得了200萬元的貸款支持。這筆資金幫助他增建了多處獨棟民宿,提升了接待能力。
“綿州農房增信貸”不僅解決融資難題,更推動鄉村產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農戶借助政策紅利發展產業,走向富裕之路。
同樣在白玉村,四川雯杰優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善保也通過“綿州農房增信貸”獲得了50萬元的貸款支持。他的公司借助電商平臺,將村里農戶的果蔬等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了品牌化經營和規模化發展。
“政銀企村戶”攜手金融創新 共譜發展新篇
在綿陽市,“綿州農房增信貸”深受農民歡迎。那么,這個產品是如何誕生的呢?
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確保農民享受財產權益,金融機構積極探索激活農民宅基地使用權金融價值。2023年6月,在自然資源部推動下,農村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被納入統一的不動產登記系統,建立城鄉一體不動產登記數據庫,為農戶利用“房地一體產權證”申請貸款奠定基礎。
綿陽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參與其中,從而推動了“綿州農房增信貸”的落地實施。此項政策支持農戶以確權農房為信用支撐,無需任何抵押或擔保,便可獲得最高可達300萬元的信用貸款。
在“綿州農房增信貸”的運營過程中,金融機構與政府之間建立了緊密的合作機制。雙方通過信息共享、農房價值評估以及農戶建檔等方式,不斷完善和豐富農房增信貸的數據庫。為有效控制風險,該政策采用線上線下雙重監管模式,線上利用建檔采集信息授信,線下通過村鎮干部實地走訪及農戶生產生活狀態評估決定貸款發放。
值得一提的是,該模式還融合了“信用+承諾+增信”理念,將確權的農房價值納入農戶資產評估體系,從而能夠更精確地確定貸款額度。在實施過程中,“綿州農房增信貸”堅持以農戶為中心,根據農戶的征信狀況和具體經營需求,量身定制個性化的貸款方案,以滿足不同農戶的多元化融資需求。
綿陽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綿州農房增信貸”的全面推廣,是綿陽農村金融改革的重大舉措,能幫助農民盤活資產、創業增收。接下來,綿陽全市將繼續加快產品推廣運用,在優化金融服務、培育新型主體上下功夫,用機制和服務激發用信主體的內生動力,切實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
“政府、金融機構和農戶三方的共同努力,將推動‘綿州農房增信貸’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支持作用。”農行四川省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將以此次創新為契機,通過豐富產品體系和打造更多場景化的融資產品,為鄉村產業主體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融資幫助,從而助力農業產業蓬勃發展。
深耕基層多維發力 助推鄉村振興
“綿州農房增信貸”只是農行四川省分行致力于鄉村振興的眾多舉措之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該行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從多個維度發力,專注于服務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以創新為驅動,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在金融產品創新層面,農行四川省分行針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特性推出了多款金融產品。該行緊密結合地域特色和農業產業特點,積極打造農林牧漁全產業鏈、鄉村旅游等場景,豐富“1+N”產品體系,推出了“糧農e貸”“商戶貸”“鄉旅貸”“訂單貸”“設施貸”等特色信貸服務方案,精準滿足不同產業鏈及處于產業鏈上不同位置的農業經營者在擴大規模、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的資金缺口。
在服務方式革新上,農行四川省分行積極探索并實踐數字化金融服務。該行成功部署了“農銀惠農云”數字鄉村平臺,打造“黨建+金融+科技”信用村場景,進一步深化農村基礎客群金融服務,改善農村信用生態環境,促進農村地區信息、信用、信貸聯動,助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在深化基層服務上,農行四川省分行以黨建為引領,推進“百點聯百村”黨建共建項目。通過在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內的網點黨支部與鄉村黨支部建立聯系點,定期開展聯合學習、金融服務及愛心幫扶等活動,確保金融服務深入基層、落到實處。
通過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創新措施,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因獲得有效的金融支持而蓬勃發展。未來,該行將繼續依托其金融優勢,探索更多創新的金融服務模式,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的力量。文/郭硯 于宛京 宇珩 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