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3日電 (吳平華)執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近年來,簡陽法院聚焦執行工作與營商環境建設的結合點,秉承“如我在執”理念,通過創新執行工作機制,打通執行工作的堵點,將執行工作高效地落到實處,助力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為經濟發展營造透明、公平、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深化信息公開 打造可預期環境
趙某系一起買賣合同糾紛的原告,法院依法判決被告李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貨款等內容。判決生效后,李某拒不履行,趙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采取了哪些執行措施、執行進展到什么程度了,一直是趙某關注的點。“以前對執行案件進展到哪個環節總是心里沒底。現在隨時都可以了解到案件情況,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極大地緩解我對案件執行不確定性的焦慮。”申請執行人趙某不禁發出感慨。
簡陽法院以打造可預期環境為出發點,在法院官網上搭建執行公開欄平臺,讓當事人不僅可以通過該平臺實時了解財產查控動態、執行措施進展等信息,還可以向“一窗通辦”和“一鍵即聯”現場提交材料、在線咨詢問題、反饋溝通意見、隨時辦理相關手續等,給每個申請執行人提供可預期的服務,促進司法公信力的建設。
“有的當事人不清楚法院查控財產的情況,我們主動公開執行信息,讓他們都能第一時間知道進展,他們就對執行有了預期,對司法也就有了更多的信任。而且,案件信息的即時提交、適時反饋、隨時溝通,實現了100%的信息公開、“陽光執行”的全覆蓋。”執行服務中心負責人馮蘭林說道。
加大打擊力度 營造誠信守信氛圍
促進當事人主動履行,需增強“失信必懲,拒執必達”的執行威懾力。“法官,我來主動履行義務了,之前沒有履行,是因為錢還沒湊夠,我不想被拘留啊!”被執行人張某在電話中說道。張某系一起委托加工合同糾紛的被告,法院判決張某向某企業支付拖欠加工款。
判決生效后,某企業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張某以各種理由推脫付款。于是,法院依照程序對張某采取限制高消費措施、將張某納入失信人員名單,并對張某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書作出司法拘留的決定。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為解除法院的失信懲戒措施,張某主動聯系法院,打了上述這通電話。
為增強執行的威懾力,簡陽法院重拳出擊加強司法懲戒。積極構建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制度,通過公告欄張貼、微信公眾號公布、以及在主要宣傳平臺投放等方式,廣泛曝光了大批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加強與公安的配合,借助公安的臨控平臺等,查控被執行人線索,帶回部分被執行人,采取拘留措施;加強部門聯動,對重大復雜案件加強研判,必要時協調警隊增大警力配合,確保執行順利進行。今年以來,簡陽法院通過微信公眾號依法曝光失信被執行人名單508人,發布懸賞執行公告8期,司法拘留100人,移送打擊拒執罪4人。
重視信息反饋 完善執行服務
“接受評價是傾聽民意、回應民聲的重要途徑,也是改進執行工作質效、提升服務水平的助推器。我們建立了以當事人滿意度為核心的執行工作評價機制,讓當事人成為評價執行工作的主體”。”執行局副局長馬丹說道。
為發現問題癥結,簡陽法院制定了執行工作評價標準,該標準涵蓋執行效率、效果、服務態度等方面,通過問卷調查、電話回訪、現場評價等多種方式,廣泛收集群眾對執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進一步規范內部管理機制,優化執行流程,切實提高執行工作效率,持續壓縮執行案件辦理時間,加速經濟生產要素流通效率,提升市場主體司法滿意度。今年以來,平均執行天數位于全市基層法院前列。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寧”,簡陽法院將繼續深化執行工作改革,常態化開展集中執行、專項執行等行動,用好強制執行、懲戒等措施,打通信用恢復渠道,通過營造“篤信守誠、尚法弘德”社會氛圍,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