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1日電 (支力)為讓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認識、支持統計調查工作,9月10日,以“數覽發展·向新而行”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統計開放日瀘州國家調查分會場活動在古藺縣啟動,現場舉行現場實割實測觀摩、召開住戶調查座談會、開展統計法律法規宣傳等活動,并圖文并茂的向公眾宣傳新中國成立75周年來瀘州、古藺民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彰德街道漆山村稻谷收割現場,國家統計局瀘州調查隊黨組書記、隊長趙禮彬宣布,第十五屆“中國統計開放日”瀘州國家調查分會場活動正式啟動。隨即舉行水稻實割實測現場觀摩活動,國家統計局古藺調查隊工作人員向參加的各級領導、漆山村縣人大代表和群眾代表展示測產流程、介紹測產工具,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選取代表性地塊,通過科學方法收割、稱重、測量畝產水平,確保數據準確無誤。期間,市、縣調查隊普法人員向前來觀摩測產的群眾普及《統計法》《統計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現場分發普法宣傳紀念品。
隨后,趙禮彬一行來到彰德街道小水村活動室,與小水村住戶調查點的記賬戶、群眾代表一同參加住戶調查座談會。會上,趙禮彬分別從住戶調查是什么、如何開展住戶調查、如何讓記賬戶樂意記賬等方面同大家分享住戶調查工作經驗。趙禮彬強調,住戶調查是反映群眾生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務必要堅持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統計原則,確保每一個數據都經得住考驗。
座談會結束后,工作人員從調查隊的視角向參會的記賬戶代表和群眾代表講解宣傳新中國成立75周年來瀘州、古藺民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糧食畝產從1949年的69公斤增長到2023年的319公斤,增長4.6倍。”“人均糧食占有量從1949年189公斤增長到2023年的406公斤,增長2.1倍。”一個個鮮活的數據背后,是瀘州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真實寫照,也是古藺從貧窮落后走向脫貧奔康、邁向百強的生動反映,飽含著一代代統計調查人的付出與奉獻。
中國統計開放日作為國家統計局創辦的年度盛會,已走過十四個春秋。瀘州市、縣調查隊通過積極參與這一活動,不僅向公眾展示了統計調查工作的魅力與價值,也進一步提升了統計調查工作的公信力與影響力,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統計調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