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7日電 (肖順暢)秋高氣爽的時節,會東的山間云霧繚繞。山坡上,膘肥體壯的黑山羊優哉游哉地吃著草,不時追逐嬉戲。
說起會東黑山羊,很多吃貨都知道,這種土生土長的羊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吃貨和美食家們的喜愛。據了解,會東縣從1994年開始對本地建昌黑山羊進行選育,2004年開始,引進金堂黑山羊對本地黑山羊進行雜交改良,通過多代次的雜交選育,形成了目前獨具地方特色的建昌黑山羊改良群體“會東黑山羊”新種群。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會東黑山羊產業的發展一直面臨著種種挑戰。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涼山州農科院(原涼山州畜科所)、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與會東縣政府共同制定了一系列轉型升級的策略,持續開展會東黑山羊新品種的選育,提高種羊質量,同時降低養殖風險,為全國肉用山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核心種源支撐,以會東黑山羊為核心,持續開展會東黑山羊、云南半細毛羊、黃山羊、奶山羊“四只羊”的選(培)育及良種良養配套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工作。
項目以“會東黑山羊”肉用山羊新品種選育為目標,計劃用3年時間,充分利用現有建昌黑山羊改良群體“會東黑山羊”的基礎開展培育,選擇理想型個體,組建“會東黑山羊”育種核心種群,整合科研院所、企業等技術力量,集聚育種、動物營養、疫病防治等多學科領域的技術和人才,根據黑山羊生產等關鍵共性問題和企業發展的技術需求,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組建產學研聯盟,按照“邊研究、邊應用”的原則,將研究集成的成果示范應用到相關種羊企業和規模養殖場(戶)。
同時,會東縣農業、科技、財政等多個部門同時發力,通過校地聯動、部門協同的方式,采取多項措施,旨在推動會東黑山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其市場競爭力。會東縣經信科技局為此啟動縣級科技項目用于黑山羊育種研究,而會東縣農業農村局則派遣專家團隊不斷深入鄉村,實地走訪調研會東黑山羊發展情況。
涼山州農科院作為此次轉型升級計劃的技術支撐單位之一,派出了一支由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深入會東縣各個養殖場進行實地調研和技術指導。專家們針對當地養殖環境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不僅提高了黑山羊的生產性能,還兼顧了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

涼山州農科院的科研人員采用了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前沿生物技術,對黑山羊的遺傳信息進行了深入挖掘。通過大數據分析,科研人員能夠精確預測育種結果,優化繁殖策略,這在傳統的養殖模式中是難以想象的。此外,項目組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黑山羊健康監測系統,通過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控羊群的生理狀態,及時發現并處理健康問題,有效提升了會東黑山羊的品質。此外,專家們還對養殖戶進行系統培訓,包括飼料營養搭配、疾病預防控制、生態養殖等方面的知識。
據了解,當前涼山州農科院與會東縣共建四川省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聚力推動“會東黑山羊產業提質增效技術研究與應用”子項目實施,建設會東縣黑山羊三級良繁體系,研究制定會東黑山羊品種標準和飼養管理技術。
據悉,“十四五”期間,會東縣以園區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肉羊養殖場,提高肉羊出欄量,繼續積極培育會東黑山羊品種,完成會東黑山羊的品種培育申報工作,建立健全會東縣黑山羊養殖科技支撐服務體系,大力推廣黑山羊養殖實用技術,促進畜牧業生產健康發展,打好“質量+生態+品牌”組合拳,增強會東黑山羊市場競爭力、產業新活力和品質影響力,不斷助推會東黑山羊全產業鏈提質升級,力爭黑山羊年存欄達100萬只以上,產值達20億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