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3日電 (周亞玲 周游)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為進一步加強工貿行業生產安全事故防控工作,納溪區應急管理局以開展工貿行業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契機,在創新執法服務模式上下功夫,多措并舉加強工貿企業安全監管,筑牢工貿企業“安全防線”。
柔化“執法尺”,提升服務溫度
“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建立不完善,未建立安全生產投入保障、設備設施檢維修制度。”近日,納溪區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深入四川金騰包裝有限公司開展指導服務。
針對企業現存的問題,執法人員當場向企業予以反饋,要求企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聘請專人對故障設備進行檢修維護,大力培養企業內部“吹哨人”,定期開展隱患回頭看行動,確保隱患能夠及時整改閉環。
今年,納溪區應急管理局推出行政執法“6+工作法”(包含“公示+告知”“宣傳+培訓”“指導+服務"“包容+整改”“檢查+教育”“走訪+回訪”6個流程),對于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內企業,檢查前逐企發放執法檢查事項告知書,告知企業執法檢查:“查什么、怎么查....”對有需要服務需求的企業,提前上門免費服務,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此外,結合企業安全現狀及現場檢查隱患,執法人員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服務,向企業剖析事故易發點,講解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理解運用,并聯合相關部門成立了專項幫扶小組,共同為企業出謀劃策,為工貿企業的安全生產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助力企業實現安全、穩定、可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納溪區應急管理局始終秉持服務企業的宗旨,對深入12家示范企業進行現場幫扶,對42家檢查中首次發現處罰項,且按期完成隱患閉環的企業,依法免予處罰。
用好“應急寶”,提高自查能力
“小陳,空壓機安全閥未校驗。馬上整改哦。”四川興榮玻璃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人員登錄“應急寶”查看企業隱患臺賬時發現有隱患,立刻向操作人員發出通知。
在安裝使用“應急寶”的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每天會對照臺賬進行線上自查,發現能立即整改的隱患,便迅速整改銷號,需要一定時間完成整改的,企業將按“五定”原則落實整改行動并報告監管部門,提高自查能力。
“應急寶”平臺集成了風險識別、隱患排查、整改跟蹤等多功能模塊,操作便捷,可通過手機端或電腦端迅速訪問使用。為推動“應急寶”的有效應用,區應急管理局組織了多場專題培訓,覆蓋轄區內各類企業。培訓內容涵蓋平臺操作指南、數據錄入規范以及隱患解讀與整改策略等,確保企業人員熟練運用。同時,建立了完善的線上線下指導機制,安排專業人員及時解答企業使用中的疑問與困惑,有力保障了平臺的順利推廣與高效運行。
“以前我們經常不知道到底要對照哪一個標準排查隱患,整改應該達到什么要求,現在有了應急寶,我們也可以精準排查了,不會為不知道安全隱患查什么、怎么查、什么標準而發愁了”。四川興榮玻璃有限公司管理人員王青松表示。
截至目前,企業新注冊“應用寶”87家次,自查隱患127項,上報隱患12個,通過“應急寶”平臺,企業自查效率大幅提高,隱患發現與整改周期顯著縮短,有效降低了事故發生風險。
擰緊“安全閥”,強化安全意識
“請大家翻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12月6日,納溪區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走進瀘州康慶坊酒業有限公司,為企業員工普及宣傳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安全生產常識。
納溪區應急管理局遵循“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普法+執法相結合,通過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手冊、解讀法條、現場答疑和警示教育等多種方式,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一線作業人員進一步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此外,納溪區應急管理局還成立專家講師團,每月一次上門召開現場會開展宣傳培訓,解決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不想管、不會管的難題。
“我們通過強化教育、嚴格監管、文化引領等多維度舉措,構建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積極推動安全文化建設進企業。組織安全知識競賽、應急演練觀摩、安全示范企業創建等活動,推動企業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會安全’轉變。”納溪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帥大春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