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4日電 (吳平華 陳靜)“尋文物建筑之美”帶領觀眾領略歷史建筑的魅力,“沉浸體驗”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歷史的故事,“文物修復”揭秘文物背后的匠心技藝,“City walk”帶領大家穿梭于城市的歷史與現代之間,“博物館之旅”讓觀眾深入了解博物館的藏品與文化……2024年,青羊區以實際行動踐行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29場主題活動全方位走進文博世界
“有幸帶孩子參加了‘尋文物建筑之美——青羊宮親子社教活動’,活動手冊干貨滿滿,不僅孩子愛看我也喜歡。”“給青羊文博點贊,青羊文博通過研學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感知歷史,沉浸式體驗,更好理解文化,傳承人文。”……翻開青羊區文物管理所《2024年全年社教回顧大盤點》這篇文章,評論里全是滿滿的點贊和收獲。
2024年,青羊區文物管理所圍繞“美在青羊”“學在青羊”“游在青羊”三大板塊,線下向社會公眾提供“尋文物建筑之美”“博物館之旅”“文物之技”“青羊文博行”等系列主題社教活動;線上開展各類答題競賽、青羊文物建筑老照片線上展等趣味活動;與此同時,在“4·18”國際古跡遺址日、“5·18”國際博物館日、6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推出“青崇相伴博物致知——青Young行機關青年研學”“探尋考古的秘密”“加強文物保護賡續文脈傳承——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專題宣傳暨古風集市手作體驗游園會”等29場主題活動。
“哪種方式流行,什么類型的活動既接地氣又能讓受眾接受,我們是從需求端出發。”青羊區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City walk很火,就舉辦了“文物中的青羊—City walk文殊坊親子主題社教活動”和“青羊City walk——探秘祠堂街主題社教活動”等活動;為了讓大家認識了解文物,還舉辦了“巧手重塑,匠心修復——器物標本修復”等社教活動。
文物修復、尋建筑之美、City walk……一年來,29場主題活動覆蓋了小、青、中、老全年齡段的人群,成功吸引了超過1000名觀眾的積極參與,線上點擊量更是突破了1.3萬次,讓大家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讀懂文物古跡,認識到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在29場活動得到認可的背后,既反映了市民對知識的渴求,也是對青羊區文物管理所運用研學等方式,讓大家在寓教于樂中接收知識和文化的肯定。
創新呈現方式讓“歷史”鮮活起來
青羊區有著豐富的文博資源,如何保護好,傳承好,是青羊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一直在思考和踐行的。
去年,以沉浸式文旅為代表的新型消費業態正在重新激活商業活力,成為越來越多城市推動文商旅融合的重要發展趨向。
讓“歷史”鮮活起來,沉浸式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2024年11月30日,一群人手拿報紙,穿梭在祠堂街上的四川美術社磚樓、新華日報駐成都辦事處舊址等六處文物建筑上叫賣,一張報紙可以換取一個金幣。
觀眾們走進新華日報駐成都辦事處舊址,領到一份“成都往事新華日報”的檔案袋,根據玩家身份的不同,體驗了一場豐富的劇本游戲。
“文化植入柔和,既學知識,又賞建筑,還玩游戲交朋友,感受了成都歷史,回望了革命背影。”“很有意義的活動,對于外地人來說是一堂生動的課程。”前來參加活動的嘉賓對本次活動贊不絕口。
去年,“青羊文博行——人民公園革命文物探索之旅”主題社教活動中,以《鐵路風潮》劇本游戲的引入,讓參與者得以身臨其境地參與到“保路運動”之中。
據介紹,《鐵路風潮》劇本游戲以四川保路運動為背景,通過沉浸式劇本演繹和推理,使觀眾在娛樂中了解歷史,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游戲現場,每位參與者都領到了屬于自己的故事腳本和活動道具,如折扇、毛筆、顏料、鋼筆等,這些道具不僅增添了游戲的趣味性,也讓角色扮演更加逼真。在三個多小時的時間里,他們以第一視角深度參與了這場運動,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
青羊區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更加鮮活,創新呈現方式,更適合年輕人,通過了解歷史與沉浸體驗的方式,讓觀眾近距離感受近現代建筑及《新華日報》、保路運動背后的故事。據了解,2025年,將常態化開展《崢嶸歲月·成都往事之新華日報》互動體驗和《鐵路風潮》劇本游戲活動,讓更多的人在游玩中感知歷史的厚度。
未來,青羊區將繼續深入挖掘文化資源,通過創新宣傳教育的方式,推動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更加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