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人民的好醫生,是病人的守護神,我們全家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近日,一封飽含深情的手書感謝信被送至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團隊。小小的信封里,裝滿了患者和家屬的感謝,更裝著醫者的使命與擔當。
故事還得從去年底說起。2024 年12月5日,95歲高齡的王爺爺因“跌倒致左髖部疼痛6小時”來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治療。
經診斷,為“左側股骨頸骨折”,同時還有高血壓、2型糖尿病、肺不張、慢性支氣管炎伴肺氣腫、肺結節、膽囊結石、睡眠障礙一系列問題。經過進一步檢查,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陶崎峰、王星醫生評估王爺爺具有手術指征,建議通過手術治療骨折。
“這么大年紀了,哪兒經得住骨科手術哦!”對于這個治療建議,王爺爺和家人均表示拒絕,甚至都不愿意住院保守治療。依據患者、家屬的意愿,王爺爺于12月6日出院。
12月23日,回家保守治療半個多月的王爺爺再次入院。經過再次系統的評估,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團隊仍舊建議老人家接受手術。陶奇峰表示,如果患者不及時手術治療,將面臨長期臥床引發的墜積性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等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將病情和治療計劃和家屬充分溝通后,家屬確認接受手術。
12月27日,王爺爺被送入手術室,計劃在全麻下接受“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但在手術、麻醉醫生再次就手術及麻醉風險和家屬、患者溝通后,治療再次出現轉折——王爺爺的家屬要求暫停手術。
轉回病房后,王爺爺的情緒陷入低谷,甚至拒絕接受輸液、輸氧等治療。“年齡大了,現在還骨折了,手術也不敢做,活著沒用了!痹较朐絺牡耐鯛敔敚踔灵_始拒絕進食。
面對這樣的狀況,關節與運動醫學科的陶崎峰、楊珊珊選擇先為患者“治心”。
“高齡加之很多基礎病,的確為治療增加了難度,如果我是家屬同樣會陷入糾結!碧掌榉褰忉屨f,治療一波三折的“病根”在于家屬和患者對于治療風險的恐懼。誠如患者家屬所擔心的,王爺爺的治療難度主要在于合并有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重度骨質疏松等多種基礎疾病,但是這些風險絕大多數可以通過完善的術前準備和應急方案避免。于是團隊從手術原理、治療方式、圍手術期安全保障等不同的角度,和患者、家屬進行了細致溝通。
一輪又一輪的耐心解釋,打消了王爺爺和家人心中的重重疑問,因為了解,心里逐漸有了底氣,也不再過度恐懼。想通之后的王爺爺,終于開始慢慢恢復飲食和基礎治療。12月31日,身體狀況達到手術條件的王爺爺再次進入手術室。最終在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團隊的協作下,成功為其完成全麻下的“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術后,王爺爺被轉送至重癥醫學科接受后續治療。
今年1月3日,恢復良好的王爺爺被轉送回關節于運動醫學病區。1月7日,已經可在助行器輔助下進行康復訓練,并在兩天后順利出院。
“這次治療讓我們感受了無數次的痛苦和挫折,甚至還有糾結和動搖,還好有你們這群心懷溫度的醫護人員,才讓我們充滿了勇氣和力量!睘榱讼蚣婢呒夹g和溫度的醫生、護士表達感謝,王爺爺的家屬在患者出院次日特地趕到醫院送上了一封親手寫下的感謝信。
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陶崎峰表示,高齡并非手術禁區,通過科學的術前評估、周密的手術計劃以及圍手術期的全方位保障,高齡骨折患者同樣可以安全恢復。關鍵在于患者及家屬需對治療方案有科學認識,并積極與醫生溝通,戰勝心理恐懼,共同應對疾病挑戰。(吳平華楊珊珊 王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