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8日電(譚文婷) 昨日下午,京東方集團2024年度“三八”表彰大會在北京圓滿舉行。成都京東方醫院康復醫學科團隊榮獲“巾幗文明示范崗”稱號。
在成都京東方醫院康復科,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為患者改善肢體活動,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為老人調整呼吸訓練,用專業與溫情編織著生命的康復圖譜。這支由醫療組、護理組、康復師組組成的"健康守護聯盟",以現代醫學為經,人文關懷為緯,交出了全年“零差評、零糾紛”的滿意答卷。
01
展巾幗風采
十八般武藝筑康復希望
康復醫學科是集疾病診療、康復及傷病預防于一體的綜合性臨床學科。科室設有康復門診、病房以及康復治療區,其中康復治療區融合了現代康復技術、各類物理因子治療手段以及中醫傳統療法,主要針對神經康復、肌骨康復、重癥康復、疼痛康復四類患者開展治療。
科室以現代康復治療為主,涵蓋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虛擬情景互動康復訓練、減重支持行走訓練、認知功能訓練、吞咽障礙及言語治療等。物理因子治療包含沖擊波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低中高頻電療、光療、蠟療、超聲波等治療技術。傳統治療則有針灸、牽引、推拿、中藥熏藥、穴位埋線等。
16歲少女曉涵(化名)因高空墜落,造成多發性骨折、顱腦及臟器損傷。為最大程度恢復其身體功能,在 ICU期間,科室便迅速啟動早期床旁康復。通過肢體被動活動,維持關節活動度,預防關節攣縮,同時配合傳統的腹部針灸,促進血液循環。
曉涵轉至康復醫學科時,仍處于意識昏迷狀態,四肢毫無知覺。依據術后檢查結果,結合多學科會診,科室為她制定了精準的康復方案。團隊運用經顱磁刺激、高壓氧治療、針灸治療、肌力訓練、關節松動訓練、吞咽功能訓練等多種手段,并配合良肢位擺放指導。經過一系列治療,在病床上躺了3個月的曉涵成功重新站了起來,實現了功能恢復。患者家屬送來錦旗時,感動地說道:“是你們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02
巾幗服務顯溫度
仁心仁術照康復之路
在康復醫學科這片特殊的“戰場”上,每一位治療師都如同患者心靈的燈塔,用愛與專業為他們照亮前行的道路。
69歲的張婆婆(化名)髖部骨折術后無法站立,來到康復醫學科接受治療。張婆婆年事已高,記憶力差。然而,康復師們始終耐心地與她溝通交流。從最初簡單的床上活動,到逐步增加難度的站立、行走訓練,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康復師的專業智慧與耐心指導。
在康復過程中,康復師時刻陪伴在張婆婆身旁,不會走路就一遍一遍教,“先左腳后右腳,慢慢來,走直線……”當老人懈怠時,不斷鼓勵她,給予她堅持下去的力量。“今天比昨天多站5分鐘”“這次走路更穩了哦”……精心的治療讓老人僅用1個月便恢復了自理能力,如今已能獨自下樓遛彎。醫護人員還通過定期隨訪,持續跟蹤其居家康復情況。
科主任吳永濤強調:“高齡患者需要更多耐心,針對個體情況,我們把每個康復動作進行分解教學,就連洗漱穿衣都轉化為訓練課程。”團隊為每位患者建立個性化檔案,詳細記錄其疼痛情況、心理狀態,甚至飲食偏好。
“巾幗文明崗”既是榮譽,更是使命,這支隊伍以專業技術為基石,以人文關懷為紐帶,助力患者跨越功能障礙,重拾生活希望,當一個個挺直脊梁的身影,走出醫院大門,那便是對康復醫者最動人的禮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