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1日電 (鄒立洋)2024年,瀘縣深化商會建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著力三個“起來”,構建同心、同力、同向、同行的大統戰格局,非公經濟主體總量5.4萬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7.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7%,稅收貢獻占全縣的74.7%。瀘縣作為唯一縣代表在川渝“兩個健康”聯動共建區建設啟動會上做交流發言。
加強領導、高位推動,讓非公人士“聚起來”
強化親商重商。制定《瀘縣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落實“一條龍”服務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每年召開全縣民營經濟人士座談會、新春座談會,常態化召開政企座談會、統戰部長與企業家“面對面+鍵對鍵”座談會。
建強商會組織。年初將商會籌建列入全年統戰工作的重點內容,將商會人士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統戰對象。新注冊成立福集、兆雅等5個鎮級商會,構建“1+6+8”縣、直屬、鎮街商會“瀘商之家”大格局,集聚商會會員2382名。
用好聯系機制。扎實開展“進企業、解難題、促發展”服務工作,選聘“營商環境觀察員”20名、駐企專員28名,完善縣領導聯系商會、重點企業制度,縣領導定期拜訪商會,協助解決困難訴求234個,落實惠企政策99項,減稅降費5.9億元。
問需于企、精準服務,讓非公企業“活起來”
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建立金融聯席會議制度,舉辦“龍商·龍門陣”系列活動,搭建銀企對接交流平臺。建立信貸風險基金“龍城興園貸”,累計支持34家園區企業獲貸6.26億元。開展“瀘質貸”試點推廣,累計實現信貸投放超3.08億元。
搭建法治服務平臺。與縣檢察院共建“雙藍同心”品牌,建立1個檢企聯絡站,30個檢企聯絡點,“檢企E心”平臺接受法律咨詢110余次,解決企業實際困難28個。創新“法援+園區”法律援助機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5.2億元。
搭建人才服務平臺。系統制定人才聚集、人才培養等6方面30條措施,引進高層次人才58人。推薦優秀企業家188人擔任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唐勇、李子茂、任紅志、王軍4名企業家榮獲“第二屆瀘商大會發展突出貢獻企業代表”。
拓寬渠道、川渝共建,讓非公經濟“強起來”
全鏈條產業培育。圍繞現代醫藥、能源化工等7個重點產業,構建以“鏈長統籌、部門牽頭、專班服務”的產業生態鏈體系。歐樂智能、新康意等12家企業成長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全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3家、全市第2。
全方位招商引資。聯合異地商會建設“產業、資金”回引平臺30個,創新政企協同招商模式,通過異地商會、非公人士牽線搭橋,收集反饋招商信息50余條,助力簽約中山鈺民、陜西惠延等億元項目23個,引進市外國內新增實際投資98.3億元。
全領域川渝聯動。召開新時代川渝“兩個健康”聯動共建區協作會議4次,成立川渝首個跨省市“強村”公司,加快推進第二批“雙圈”產業合作示范園、瀘永融合發展示范園,引進重慶地區企業5家,投資4.3億元,建成農業園區4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