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3日電 近日,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成醫附一院)泌尿外科團隊在手術機器人輔助下,成功為一名罹患多發性浸潤性膀胱癌的72歲高齡患者實施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術。該例復雜膀胱癌根治手術的順利完成,標志著該院泌尿系腫瘤微創治療領域達到城北先進水平。
患者張先生(化名)因反復血尿就診,經系統檢查確診為多發性膀胱癌,腫瘤分布范圍廣且毗鄰重要血管神經。考慮到患者曾接受腎盂癌根治術,存在盆腔粘連嚴重、解剖結構復雜等難題,傳統手術面臨視野受限、并發癥風險高等挑戰。醫院立即啟動多學科診療(MDT)機制,由泌尿外科謝喜教授領銜,聯合麻醉科、影像科、腫瘤科等專家進行深入論證,最終制定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方案。

患者術后3日即恢復下床活動,術后未出現并發癥,術后一周順利出院。術中,謝喜教授團隊借助國產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的高清三維成像(10倍放大)和540度可轉腕器械,在狹小盆腔空間內精準完成病變膀胱切除、淋巴清掃及回腸代膀胱重建。手術出血量僅100毫升,耗時較傳統術式縮短30%。
"機器人手術系統突破了傳統腔鏡的平面視野限制,其毫米級操作精度特別適用于復雜解剖部位腫瘤的根治性切除。"謝喜教授介紹,本次手術創新采用"筋膜內膀胱切除法",在確保腫瘤完整切除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盆底神經功能,這對提升老年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該科作為四川較早開展機器人手術的泌尿外科中心,目前已建立機器人手術標準化操作體系,累計開展前列腺癌、腎癌、膀胱癌等復雜手術近百例,其中四級手術占比達91%。科室依托"泌尿系腫瘤精準診療中心"平臺,形成以機器人手術為核心,結合新輔助化療、免疫治療的綜合診療模式,使復發轉移性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65.2%,達國內領先水平。
“從傳統開放手術到智能化精準醫療,我們始終致力于用技術創新破解臨床難題。”謝喜教授表示,團隊將繼續拓展機器人手術在泌尿系重建、腹膜后腫瘤等領域的應用,同步推進"腫瘤全程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為復雜危重癥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個體化診療方案。
此次突破性機器人復雜膀胱癌根治性手術的成功實施,不僅彰顯了成醫附一院泌尿外科在疑難重癥診療領域的技術實力,更為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注入新動能。隨著智能醫療設備的迭代升級,機器人輔助手術技術將在提升醫療質量、改善患者預后方面發揮更大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