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houye > 中新網四川

長虹AI供應鏈破局“數據孤島”重塑萬億級產業生態
2025年04月09日 11:31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9日電 長虹控股集團勇立潮頭,以AI為“利刃”,耗時五年雕琢智慧供應鏈管理平臺。這一平臺猶如產業變革先鋒,讓原料流轉精準有序,產業鏈協同共生。長虹如何借AI之力,開啟供應鏈從傳統走向數智的蝶變征程?

  企業的供應鏈就是一條生態鏈,客戶、合作者、供應商、制造商命運相連,只有加強合作,關注客戶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贏,企業才能長久經營。

  2019年以來,長虹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傾力打造了獨樹一幟的智慧供應鏈管理平臺。長虹智慧供應鏈管理平臺的核心,是一個由AI驅動的“最強大腦”。這一系統通過整合供應商數據,實時追蹤物料采購、物流運輸、庫存管理全流程。

  傳統采購依賴人工溝通,耗時耗力且易受人為因素干擾,而AI技術基于歷史訂單、市場趨勢及生產計劃,AI算法自動生成物料需求預測,將誤差率控制在5%以內,使庫存周轉率提升30%;傳統需3天審批的采購流程,通過AI技術引擎可以實現自動化審批,將整個采購流程壓縮至10分鐘,最大限度地杜絕“人情單”;此外,AI技術還可實時監測供應商交付能力、市場價格波動,提前預警斷供風險,保障生產連續性。

  借助AI最強大腦賦能的智慧化供應鏈管理平臺,長虹已與超7萬家注冊供應商實現即時信息互通,能實時追蹤物料采購進度,保障信息及時準確,采購流程高度透明,審批流程大幅簡化,操作便捷化。平臺精準把控采購與供貨時長,顯著降低倉儲管理成本,原來的原料儲備倉庫得以改建為現代化生產線,提升產能并節約土地價值。同時,倉儲工人實現從勞動力型到數字化系統管控者的轉變,勞動強度降低,安全性提升,勞動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長虹以供應鏈為切口,通過AI技術重構產業鏈協作模式,打破傳統制造業的“信息孤島”,推動上下游企業從“物理連接”升級為“智能共生”。這種協同不僅是數據的互通,更是技術、資源、能力的深度耦合,形成“研發共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數字化生態體系。

長虹智慧供應鏈平臺支撐采購過程端到端管理,進一步提升供應鏈效率。長虹控股集團供圖

  通過AI算法整合分散的子公司需求,構建“集中采購+分布式履約”的智能協同網絡。長虹還與核心供應商共建23個聯合實驗室,通過AI技術打通“需求洞察-研發試制-量產驗證”全鏈路。

  在新能源領域,長虹與某高校合作開發“AI分子模擬系統”,通過量子計算與深度學習結合,從數百萬種材料組合中篩選出高能量密度電池正極材料,將傳統“試錯法”研發周期從18個月壓縮至8個月。實驗室配備的AI中試產線可同步驗證材料量產可行性,實時反饋數據優化分子結構設計。

  長虹海外工廠通過AI供應鏈系統實現“全球一盤棋”高效協同:捷克工廠與綿陽總部通過AI時區自適應算法,實現生產計劃無縫銜接。當歐洲工廠因節假日停產時,AI自動將訂單分流至墨西哥工廠,保障全球客戶交付準時率達98%。

  長虹在“智改數轉”初期曾面臨多重阻力:子公司抵觸變革、數據孤島林立、技術適配性不足、跨部門協作低效。通過“場景化攻堅+人才重構+生態賦能”三位一體策略,長虹不僅破解困局,更將AI技術深度融入產業基因,形成可復制的制造業智能化范式。2024年,智慧供應鏈平臺實現了全環節、全過程、全標的覆蓋。

  如今,長虹已實打實地嘗到了智慧供應鏈的“甜頭”。在長虹智慧顯示公司的采購部門,10位員工對接著500多家供應商、2萬多項物料,在智慧供應鏈平臺上輕輕點擊物料采購,即可完成訂單下達、合同簽訂等流程。

  長虹以采購環節為數字化供應鏈轉型的切入點,逐步朝著上下游方向延展。積極推動計劃、生產、研發以及供應商等各環節的數字化貫通,致力于發展形成一個囊括計劃、采購、生產、物流、客戶服務等在內,全鏈條暢通無阻的大供應鏈體系。

  此外,長虹組建戰略采購協同工作組,全力整合集團資源,充分釋放集團品牌優勢。憑借大型制造集團的規模效應,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打造出顯著的成本優勢,與核心供應商構建起極為緊密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深度借助核心供應商于多地布局生產基地所形成的區位優勢,以及覆蓋全產品系列的強大產能優勢,通過聯合開發、技術協同等方式,有效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大幅縮短研發周期,實現供應商與客戶上下游之間的高效協同運作。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集采優勢,全方位保障產業供應鏈安全且富有韌性,穩步達成降本增效的目標,推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持續前行。(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制服另类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乱子伦 | 日本免费亚洲午夜 | 五月丁香国产精品 | 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