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6日電 (唐倩)4月15日至18日,2025中國(成都)演出交易會在成都非遺博覽園五洲情會展中心盛大舉行。作為國內演出行業規模與影響力兼具的年度盛會,此次演交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演出產業鏈上下游的院團、劇場、企業、機構等,通過展覽、交易、論壇三大板塊,全面呈現演出行業新發展,探索行業未來走向。

在此次交易會上,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四川人藝”)精心布置展位,通過圖文展示、實物陳列等多元方式,生動呈現劇院近年來的發展脈絡、經典劇目、創新成果以及未來規劃。展位以簡潔大氣又不失文化底蘊的設計風格,吸引眾多參會者駐足參觀。在四川人藝的展位上,參觀者通過閱讀相關資料,即可深入了解相關劇目的創作背景、藝術風格及演出運營詳情。展示內容從《蘇母》《蘇東坡》等傳統話劇到《激流•家》等新型沉浸式演出,從《茶館》等經典劇目復排到《誰在敲門》等原創作品,從國內巡演到國際交流,全方位展示四川人藝在藝術創作、市場運營與文化傳播等多方面的成就。
2024年,與北京九維文化共同出品、與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聯合運營的改編自茅盾文學獎作品的話劇《塵埃落定》,進行了全國7城14場巡演,足跡遍布泉州、佛山、珠海等城市。該劇憑借精彩劇情、精湛表演與獨特舞臺呈現,收獲觀眾熱烈反響,場場座無虛席,不僅提升了作品知名度與影響力,也為四川人藝積累了豐富全國巡演經驗,拓展了市場版圖。
2023年,與聚橙劇院院線合作運營的《蘇東坡》更是成績斐然,在全國12城完成22場巡演,觀眾量突破20萬人次。該劇以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生平為藍本,深度挖掘歷史文化內涵,通過生動舞臺演繹,讓觀眾領略蘇東坡的人生智慧與人格魅力。《蘇東坡》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成為全國知名文化IP,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高度統一,彰顯四川人藝在劇目運營與文化傳播方面的強大實力。
目前,四川人藝已與四川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北京九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重慶市話劇院有限公司,以及中共眉山市委宣傳部、中共攀枝花市委宣傳部、平昌縣人民政府等多家企事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
其中,與四川文投聯合出品的話劇《蘇母》,首次將蘇軾母親程夫人的歷史形象搬上戲劇舞臺,在北京完成首演,并巡演33場,引發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廣泛關注與討論,成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范例;與平昌縣人民政府共同出品的話劇《無處不青山》,聚焦巴蜀紅色文化,先后在成都,平昌縣等地演出,以藝術形式講述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成為當地紅色文化推廣的重要載體;與重慶市話共同出品的話劇《誰在敲門》在川渝地區完成首輪演出共21場,憑借現實題材與深刻內涵,引發觀眾強烈共鳴,取得優異市場成績,加強川渝兩地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
據2025中國(成都)演出交易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收入796.29億元,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億元。面對文化消費市場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四川人藝還積極探索演藝新空間與新形式,通過打造駐場演出、沉浸式演出等創新項目,為觀眾帶來全新觀演體驗,為劇院發展開拓新路徑。
依托“演藝+景區”模式,四川人藝打造多個成功文旅融合案例。其中,話劇《蘇東坡》文旅版在成都文殊坊景區駐場演出超200場。該劇將戲劇演出與景區文化氛圍深度融合,觀眾在欣賞精彩演出的同時,感受景區獨特歷史文化底蘊,實現文化和旅游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看,成為成都文旅融合新亮點;沉浸式環境實景劇《彝人千年?盛世彝歌》結合屏山縣馬湖府古城文旅資源,以獨特沉浸式表演形式,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彝族千年歷史文化魅力,有效推動當地旅游收入增長,為地方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新中式夢核沉浸戲劇《激流•家》以巴金原著小說《家》為藍本,大膽創新演出形式,打破傳統舞臺演出界限,讓觀眾與演員近距離互動,深度參與劇情發展,身臨其境地感受劇中人物情感世界與命運起伏。這種創新嘗試為經典文學作品舞臺呈現提供全新范式,吸引廣大年輕觀眾走進成都少城劇場,為經典注入當代活力,成為四川人藝在演藝新形式探索方面的成功典范。
接下來,四川人藝計劃推出《抓壯丁》《死水微瀾》等優質劇目的新空間版本,持續挖掘經典作品的潛力,并結合創新的演出形式,實現四川文化IP的全新轉化,打造四川名片,生動講述四川故事,為觀眾帶來更多新穎獨特的觀演體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