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綿陽市三臺縣患者王玲來到綿陽市人民醫院就診,醫生打開“i綿陽”APP調取到一份檢查報告,前不久她在綿陽市另外一家醫院拍攝過胸部CT,根據相關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標準,這次無需重新檢查。
如何實現公共數據互認互通?綿陽從醫療影像數據共享入手。
綿陽市大數據中心主任史云賓介紹,自6月1日以來,醫療影像互認系統開始在“i綿陽”APP上運行,市內已有16家醫院陸續將數據接入系統。截至目前,該系統中存儲了云影像報告21.4萬份,醫生跨機構調閱了662次。
這是四川首個由當地數據管理機構負責運營醫療影像數據并實現數據共享的案例。
1月1日起實施的《四川省數據條例》明確要求,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明確數據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數據統籌管理、開發利用和監督檢查,并提出要推進醫療、教育、供水、供電、供氣、通信在內的公共數據實現共享、開放、授權運營。
“能夠實現醫療影像數據的互認共享,首先在于確立綿陽市大數據中心履行政府數據所有者職能。”史云賓解釋,也就是說,綿陽市大數據中心要承擔全市政務數據、公共數據、社會數據匯聚整合、共享開放、融合應用等工作。
代建代管是推進數據開放共享的重要方式。綿陽市大數據中心出資建設醫療影像互認系統,各個醫院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接入,進而實現影像數據的上傳、調取。與此同時,數據運營及風險控制工作也同步交付到數據管理機構。
據悉,醫療影像互認系統不僅在醫療領域開展數據共享,今后還將與城建、交通、土地、水利等部門數據交換共享,打造能夠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政務運行效能的場景。
四川省大數據中心政策研究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省數據條例》作為我省數據領域的第一部基礎性法規,以促進數據利用和產業發展為基本定位,通過最大程度的數據流通和開發利用,來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居民生產生活和產業發展。綿陽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強化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數據共享,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一鍵式的數字化服務,推動公共服務高效化,最終就是要讓群眾從數字化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四川在線記者 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