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日電(吳平華 王春艷 陳宏浩)為助力鄉村振興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近日,宜賓海關組織進出口通關、企業管理、農產品檢疫監管領域多名業務骨干到高縣開展海關優化口岸營商和出口農產品基地備案及檢疫監管政策宣講。50家農業和外貿企業代表參加培訓。

高縣是川南農業大縣,今年該縣和宜賓海關建立了會商協作機制,在出口農產品基地建設、質量管控上通力合作,共同幫助有意愿的農業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近期四川宜賓凱華農業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沙河鎮檸檬基地順利通過出口水果果園注冊,產品將會出口到東南亞,并繼續拓展東歐市場。
近年來,宜賓海關堅決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對外開放重大部署,今年在海關總署和成都海關相關政策基礎上制定《宜賓海關優化營商環境28條》,全力支持宜賓特色優勢農產品“走出去”。

宜賓海關一方面強化出口基地備案指導,從化學品投入、病蟲害去除與監測等方面指導轄區農產品種植,推動健康、質優宜賓養殖基地注冊與備案。另一方面積極向海關總署推薦對外官方注冊,密切關注宜賓主要貿易國家(地區)技術、標準、規則等技術性貿易措施變化,充分利用各級平臺開展預警通報,支持李子、檸檬等宜賓優勢特色農產品出海,支持白酒、茶葉、豆腐干、芽菜、竹筍、酸棗糕等宜賓特色食品擴大出口,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持續暢通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屬地查檢綠色通道,對外貿企業開展預約查驗,同時積極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和出口水果蟲害監測,確保貨物進出口既安全又快捷。”宜賓海關監管一科科長陶振華說。
數據顯示,在宜賓海關加大企業培育和積極解決企業出口難點、堵點的助力下,今年宜賓竹筍、桐油、包漿豆腐等本土特色農食產品出口保持較好發展勢頭,竹筍首次出口韓國、英國,新增出口金酒等產品;推動高州酒業實現自2018年暫停出口以來的再次出口;推動四川首批采用“中吉烏”TIR國際公路運輸的宜賓茶葉順利抵達塔什干;推廣應用出口屬地查檢系統,實現企業出口申報系統秒放、證書“云簽發”。1—10月,宜賓海關共開展出口食品屬地查檢186批次,貨值1.9億元。
據悉,宜賓海關將進一步深化與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的配合協作,深入挖掘本土特色產品出口潛力,在市場主體培育、技術標準指導、產品質量把控上共同發力,促進更多的優質農食產品走出國門。(完)